《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开题论证纪要
(2012-01-07 15:03:41)
标签:
开题论证纪要杂谈 |
分类: 课题研究 |
桃源县实验学校“十二五”规划课题
《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开题论证纪要
时间: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地点:桃源九中多功能室
参加人员:
①市教科院专家:郭寰球、刘忠义、廖学春;
②县教研室专家:姜胜云、刘一名;
③学校领导:吴凤初、葛国清、敬太浩
④课题主持、主研人员:李德斌、高庆华、蔡晓玲、李美芳;
论证主持人:县教研室刘一民副主任;
会议记录人: 李美芳老师
内容纪要:
一、市教科院刘忠义主任引导性发言:
今天对桃源县立项的三项省级课题做一个开题论证;希望大家对该课题的理论依据、实践的可行性,给予讨论,并大家都各抒己见。
二、课题主持人李德斌作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略)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四)、研究目标(略)
(五)、研究内容(略)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1)
①
③
④
⑤
(2)现状调查研究。
① 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② 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 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2012年1月——2013年4月)
(1) 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 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习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 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阶段研究成果:
(1) 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1) 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 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 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 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略)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
姜胜云
刘一名
姚建华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副组长:朱汝谆
成
3、课题研究小组
组
副组长:
主研人员:
参研人员: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
高庆华
蔡小玲
李美芳
林
童
黄
张馨予
姚建军
戴朝辉
郭宏忠
(十)、研究条件(略)
三、课题主研人员补充发言;
李德斌:我们研究这一课题,还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如何对养成教育的实效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请专家予以指点。
李美芳:我有一个问题想请专家指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与我们的课题精神是否相吻合?
四、专家论证:
刘忠义:实验学校的课题选题很准确,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教研气氛浓厚,研究条件也很充分,通过审阅方案、计划、开题报告,我们专家组作如下的分析;
1、选题缘由要问题化,要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做出分析;
2、课题界定要准确,体验式养成教育与其他方式的教育区别是什么?
3、研究内容的表述不能这样提,要变换格式;
4、预期成果要按文体格式写:
如这样设计:
①
②、一组教学案例;
③、一组调查报告;
④、一组个案分析报告;
⑤、一串学生成长故事;
⑥、在论文预设中是否可以列为如下类型的文章:
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特点;
儿童生活中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养成;
群体分享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
个体反思与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
情景濡染与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
角色扮演与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
。。。。。。
5、此课题如若市重在研究模式,那么:模式究竟怎样表述?有模式就有方法。建议这样构思:a、孕育模式;b、构建模式;c、验证模式;d、完善模式;
在这些模式构想中,要写清楚:构建这些模式的背景,理论基础;构建原则;模式操作;
模式特点;模式效果预测;
6、几个注意的问题:
a、说法要准确,如:“点上”的说法?“填补空白”的说法;
b、思品课教学的模式与养成教育不能写在一起;教学只能是解决道德认知问题;
郭寰球院长发言:
①对选题的原因、现状要分析透彻;建议课题组要紧扣课题,不把体验式养成教育泛化为养成教育,更不要把体验式养成教育定位于德育框架之内,也不要把思品课教学看做是养成教育;
②如何已体验式养成教育的模式构建和研究为目标,那么就要遵循:a、孕育模式;b、构建模式;c、验证模式;d、完善模式的基本思路来设置研究的内容,具体预设成果形式;
③希望课题组用实文献研究法,做好研究现状的综述,直接寻求理论依据的支撑,善于借鉴他人的成果,关注课题研究产生的效果。
姜胜云主任发言:
1、标题要简洁;(实践有些泛指,是否改为“模式”“策略”?)
2、关于理论依据方面缺乏;(纲要、提纲不是理论依据)
3、目标设置:直接目标?间接目标?(终极目标)
4、研究的过程问题,不能重两头,轻过程;
廖学春研究员发言:
实验学校教研有氛围,有研究力量,有从低到高年级的研究方法,建议:进一步把握文献资料,课题界定如何?回校后要:
a、迅速召开课题会,修改方案、计划;一周完成;
b、坚持月报制度;
c、密切关注常德教育科研网;
五、廖学春研究员代表教科院宣读论证结论:
2011年11月28日上午,受湖南省教育学会委托,由市、县教育学会和教育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桃源县实验学校李德斌同志主持的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进行了开题论证,专家组在听取开题报告、查阅研究资料、现场咨询、点评指导的基础上形成了论证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的养成教育与行为习惯相连,为人生奠基,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该课题拟从体验入手,寻求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课题口径适度,研究有价值;专家组对该校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能够收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开展相关的调研活动,撰写相关的论文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该课题实施及方案、计划的修改与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开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