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课稿】送教下乡既教学交流活动评课稿

(2011-12-27 19:54:12)
标签:

听课评课

鏉傝皥

分类: 教学指导

送教下乡既教学交流活动

    稿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葛国清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又一次有机会来到桃源境地的风景秀丽的南国之乡——茶庵铺镇,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这里的深厚的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教改气息;感受到了这里的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教师风貌,还有值得称赏的学生素质,然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这里有得力的学校领导,有一流的教学师资。今天的活动定位于“送教下乡既教学交流”,我想更多的是教学交流,校际之间的联谊,或者站在教师进修学校的角度讲,可以说是: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校本教研活动的研讨,既然是这样,是联谊,是交流,是研讨,就不存在是示范,样板等等。

下面我就袁妮老师展示的语文课《北京的春节》,谈一谈我个人的学习感受:

《北京的春天》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严格的讲是一篇具有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主要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袁老师本节课从成功的方面讲,我用“一、二、三、四”来予以概括:

“一”:明确了一个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感受纯洁的热闹气氛,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民族文化的兴趣。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偏离;

“二”:指导学生学会了两种写法。

1、过春节的哪些活动?学生回答按照顺序写:上课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老舍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老北京: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

2、详略得当:引导学生看那些段落是详细写,哪些段落是略写,当然还有先总后分的写法指导。

“三”:突出三个点段的学习指导。

腊八——腊八粥特别香甜;

除夕——是象征喜庆团圆的日子;

元宵节——是表示红火美丽的时光;

让学生知道:这三个段落的共同点就是“热闹与欢乐”。

袁老师把课本上列为重点段而学生又不认同的“正月初一”放入次要段落,因为它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没有什么两样;而把学生生喜欢的“腊八”段落列为了重点段,体现了老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袁老师在指导这三个段落的学习方式上也有不同:

腊八:合作性的理解(小组、同桌);

除夕:老师引导理解;

元宵:自学归纳;(美好、欢乐)

“四”:巧设了四个过程。

1、“读”: “读”的教学指导。主要体现在:

⑴、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了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后,然后提出问题: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找出来,读一读,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

⑶、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2、“品”:品读、品昧。体现在:品读“除夕”一段,抓住了“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快乐;品读“元宵节”的气氛的句子,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还有:重点句子“除夕是热闹的,可惜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通过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感受场面的热闹,节日的快乐。

3、“悟”:袁老师遵循六年级语文的教学特点,很好的指导了“悟”的训练,如: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感悟到了除夕的热闹和春节的快乐。

4、“练”:“练”是课文学习的延伸,读懂了课文内容,那么还要回学会写作方法,学会应用;这就叫做:”读写一体”或者说是“读写结合”。如:在指导品味“元宵节”一段时,教师设计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一组联系句式,来说出我喜欢的春节的练习,这样安排,既渗透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尤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当然这一节课还有一些商榷之处,我用三个“要”来提出:

1、充分利用课件资源,能反映春节气氛的图片找一些,让学生共同享受为好。

2、在朗读指导中尽量减少齐读,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朗读;

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同桌互助的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多交流,老师的讲述尽量少一些。

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如何把握好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改方向,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从而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与深入,使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让我们以著名教育专家杜桂梅老师说的“敢于超越教材,敢于超越课堂,敢于超越自我”的“三超越”改革理念,来作为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努力的方向吧。

 

  另附: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6日;

活动地点:桃源县茶庵铺镇中心小学;

参加人员:进修学校——邹波武、姚志毅、葛国清、敬太浩、李德斌、刘娟、袁妮;

茶庵铺镇:龙朔亚、雷志斌、陈仲春等40多位老师。

 

                                                                  2011年11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