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省部级申论“黄河精神”——大小题作答
(2012-12-17 12:53: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论申论之道 |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定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师兄作答: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是考察概括能力;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是考察综合分析能力。前者是概括,后者是分析,侧重后者。所以,可以以下格式作答按:什么是“三善”+“三善”的客观存在性+治理措施应把握并遵循客观规律。
善淤是指黄河泥沙量大、容易淤积;善决是指黄河决口次数多、频率高;善徙是指黄河易改道。“三善”是黄河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黄河发展的自然历程,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任何违背黄河自身规律的治理对策,都是低效、不科学的。所以,我们应当把握并遵循黄河“三善”的自身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对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问题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师兄作答:既然第一小题是让你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那么考虑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别人治河不成功,为什么王景成功,别人的投入不大吗?所以主观方面是王景的思路和做法,是充分认识并遵循了黄河的客观规律。再加上客观方面的条件,就可以形成作答。
首先提炼出勾画的信息:
投入力度大,率几十万兵士民工,历时一年,用费亿钱。
遵循善徙规律,修建黄河大堤,治理汴渠,河行新道。
遵循善决规律,选定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
遵循善淤规律,使用新型工程措施,利用沿河大泽放淤,延长行河年限。
水文条件好,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河患相对较少
植保恢复好,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复,黄河输沙量减少。
再按主客观分类,形成作答:
主观方面:
遵循善徙规律,修建黄河大堤,治理汴渠,河行新道。
遵循善决规律,选定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
遵循善淤规律,使用新型工程措施,利用沿河大泽放淤,延长行河年限。
客观方面:
投入力度大,率几十万兵士民工,历时一年,用费亿钱。
水文条件好,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河患相对较少。
植被恢复好,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复,黄河输沙量减少,有利于综合治理。(198字)
二、“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师兄作答:
联系小题1内容,吸取国外教训、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治理黄河的对策:
密西西比河因沿岸污水排放及上游航运开发,导致泥沙淤积、水质恶化、湿地减少。为此,美国政府统筹航运与环境的关系,加强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
亚马逊河流域因农业生产大量砍伐森林、使用大量肥料农药,使众多支流逐渐干涸、水质污染、生态破坏。为此,巴西政府制定多部法律保护河流沿岸森林。
曼扎拉湖因废水排放剧增、缺少有效治理,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水质急剧恶化。当地政府加强重视,实施人工湿地治污工程,使生态得以恢复。
我国治理黄河应充分尊重黄河自身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全面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加强上游流域及黄河沿岸的综合治理力度,实施人工湿地治污工程,统筹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师兄作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对材料的驾驭能力,注意勾画全面、提炼准确、分类有序,在黄河精神部分适当升华,切合爱国主义教材主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1)黄河源头、流经地、长度、流域面积、自然景观等地理情况(2)黄河流域气候、生态条件情况(3)黄河发展的自然历程和“善淤、善决、善徒”的客观规律。
黄河与中华文明:(1)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宫殿、甲骨文、青铜器等黄河流域出现的文化印记(3)清明上河图、秦腔、豫剧等承载黄河文化的瑰宝(4)黄河流域涌现出的历史伟人。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历史情况,大禹治水的英雄业绩、王景治河的思路与做法(2)当代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情况,治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黄河开发所处现状和未来规划(3)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关于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思想和做法(4)黄河的治理和开发要遵循黄河的客观规律。
黄河精神万古传:(1)黄河精神是治理开发黄河过程中产生的人文精神(2)黄河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岗敬业、顽强拼搏、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和探索创新、求真务实、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时代精神(3)号召人们传承和发扬黄河精神。(399字)
四、“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师兄作答:
“申论”考察的最基本能力,就是对材料的驾驭能力!注意从材料中寻找主题、主旨,并善用材料的案例用于论证,以下是师兄范文,超过50%的文字来源于材料。
弘扬黄河精神 实现黄河复兴
大师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勤劳勇敢的祖先在黄河畔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篙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先辈们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黄河不屈不挠斗争,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人文精神,被人们称之为黄河精神,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在黄河污染日益严重、黄河活力日益枯竭的今天,应继承弘扬黄河精神,实现黄河复兴。
弘扬黄河精神,就是弘扬“团结拼搏、甘于奉献”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数千年来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黄河以其巨大的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一次次灾难和不幸。然而在无情的洪水下,先辈们团结互助、顽强拼搏,以千千万万血肉之躯修建抵御河患、造福人民的黄河大堤,功绩之巨被人称为“水上长城”。与黄河斗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其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大禹治水,他为了治理洪水,献身于为民造福的治水事业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无论是默默无名,抑或是世代流传,治黄英雄们传承下来的黄河精神,早已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一环。
弘扬黄河精神,就是弘扬“探索创新、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善淤、善决、善徙”是黄河的自然规律,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违背黄河客观规律的治理措施都是低效。所以,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探索黄河的运行规律,不断创新治黄的思路与做法,古有王景治河,遵循黄河规律,使用新型工程技术,河行新道,使得黄河安澜800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计划的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开展了对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不断加强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这种探索创新、求真务实、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黄河精神,正不断丰富补充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黄河精神,要与黄河治理、开发的实践相结合。治理上要充分尊重黄河自身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规划,加强上游流域及黄河沿岸的综合治理力度,创新治理措施,实施人工湿地治污工程,统筹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开发上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坚持旅游开发、河水利用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深入挖掘黄河精神资源,培养维护“黄河文化圈”,将文化创意融入黄河生态旅游中。
黄河精神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黄河之水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当我们继承弘扬黄河精神,不断把黄河流域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时,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为黄河精神传播提供崭新的物质载体。最终,必将能实现黄河的复兴,使古老的黄河再次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11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