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穹顶之下》——众声喧哗

(2015-03-02 12:10:37)
标签:

杂谈

《穹顶之下》——众声喧哗
2015年2月28日上午10点02分,柴静的演讲视频《穹顶之下》在《看见》官微上首发
@柴静看见 :《穹顶之下》首发——2月28日上午10:02分,转评量65万余次。
@人民网 :《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独家发布——2月28日上午10:16分
      《穹顶之下》的演讲方式,从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的生活角色开始,感性叙述着自己对亲情、对母爱的体验,其中不乏一位的母亲惊喜、快乐与揪心。受此启示,柴静开始理性思考环境问题,并从作为空气质量问题之一的雾霾入手,抽丝剥茧般的一步步靠近雾霾、接近雾霾真相,向大众展示雾霾的现状、来源及各方面的成因。
3、数据
《穹顶之下》视频发布后,短短两天时间(2月28日10时—3月2日10时),数据量如下:
《穹顶之下》微博声量:476292次
《穹顶之下》微信文章:1000篇
优酷视频2884.4万
爱奇艺视频1137万
搜狐视频486万
腾讯视频6853万
土豆视频404万
凤凰视频257万
4、各方声音
      《穹顶之下》发布后,微博、微信、各门户网站、贴吧等成为大众话语交锋的“舆论场”,或感性杂陈或理性激变,自成一幅“全民热议”景象。从大众的反应看,多数人认为该调查性纪录片道出了当下环境的脆弱性以及雾霾的严重性,让人们看到了肉眼所不识的“PM2.5”颗粒,大众纷纷点赞;不过,也有人认为该调查主观、煽情、盲目定论成分较大,内容有待商榷,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毫无风度、素质可言。
赞成
微信公众平台文章一览:  
《<穹顶之下>一个母亲的发现》
《柴静不孤单,穹顶之下我们同抗霾》
《穹顶之下:告别“标准件”的新闻作品》
《我也绝望,但我不想再犬儒下去 ---<穹顶之下>评论》
《争议中的《穹顶之下》:雾霾存在于空气,还是人心?》
《穹顶之下的雾霾与柴静:刷爆朋友圈却不断遭受质疑》
5、时间节点
2月27日,陈吉宁履新环境保护部部长;
2月28日,《穹顶之下》雾霾调查发布;
3月1日,陈吉宁与20余家媒体见面,他表示,已完整看过《穹顶之下》,并发短信对柴静表示了感谢;
http://ww3/large/8e970516gw1epr8xagi38j20ej09rtap.jpg 3月3日、5日,全国两会将分别开幕VS《柴静自费提交了一份人大“议案”微信文章

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知微的微信公众号:知微数据
输入“知微数据”添加即可,或扫描下图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