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2015-03-05 22:13:23)
标签:
育儿教育杂谈 |
分类: 读书培训 |
近日,我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完这本书后发现,虽然现在的教育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却丝毫不见过时。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我们面对面传道授业解惑一般。作为刚入职的新教师,读完书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只是将他的知识与体验分享给我们,可见他本人应该是极具个人魅力且低调的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确实是本好书,书中给教师提出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提到一个问题,这中间很多都是他本人的教育教学实例,在朴实的话语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用富有艺术性的话语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
其中第一条,“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想,这应该是苏霍姆林斯基最核心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又去、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联想到我的课堂,我想如何营造一个学生乐学的课堂真的是一辈子都需要不断求索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还建议每一位老师,要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点我深有体悟。每当看到孩子殷切的眼神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话语太过枯燥,理论又太多缺乏,以至于不够得心应手。他还要求我们端正态度,我们每天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像我们这样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地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他教育我们要学习同行们的优秀经验,深入思考他们的经验。这将有助于我看清楚,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就取决于我具备哪些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多么富有禅味的话语。读书成就教师终生,教师终生需要书籍。就像书中的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原来他们都是过来人。原来,都是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啊!再放眼身边的老师,但凡优秀的教师总是效率很高,备课只要新手捏来,这又是怎么样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啊!而作为新教师,要想在科学的大海里,教给学生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活水源头”,怎么能教出好学生呢。因此他还让我们记住,老天给我们的时间是一样的,24小时,要跑在时间前面就是最大的财富拥有者。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在教书的过程中还是要好好地充实自己。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非常切合我们一线教育教学的实际,书中有一条说道: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我们就会变得束手无策,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这个话放在当下也非常适用,因为我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说这样的话。我认为,既然成为了老师,就必须对每一位孩子负责,我们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对于那些“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孩子”,我们要指出他应该如何去做,如何使自己更优秀,同时用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且多给他们一点点的耐心和爱心。
总而言之,读书使人进步。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教育是一场无准备必输的仗。如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三尺讲台无私地抛洒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