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瓷录遗·成化·青花(薄胎)③

(2018-08-16 20:42:53)
标签:

青花(薄胎)

分类: 大明瓷录遗

 

大明瓷录遗·成化·青花(薄胎)③

明成化期青花绘竹子梅花纹碗(薄胎)

 

成化期很大一部分薄胎圆器,是采用覆烧而成的。这一点在很多研究成化器的理论中,似未见专门的阐述。但这一点对成化期瓷器的成型工艺研究,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覆烧被认为是北宋时期定窑创烧的工艺,而定窑烧制的数量由此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但许多的研讨停留在覆烧工艺产生的“量”上,事实上,覆烧工艺对于提高上大下小、身大足圈小的圆器的“质”同样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这里应当指出,很多人盲从于“定有芒,不堪用”的简单理论,而事实上,定窑覆烧仅应用在诸如碗、盘类的圆器上,在立件类,因为根本不能倒扣着烧,所以并未见到有芒口的覆烧器——可以说,定窑琢器(立件)采用的烧制工艺始终都是正装正烧。对于产生芒口的烧制工艺,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进行认识判断,不能不加区分地一以概之。

松、竹、梅“岁寒三友”是明代自洪武之后的经典题材之一,本期之器只绘了竹、梅二“友”,应是空间布局受限所致。


大明瓷录遗·成化·青花(薄胎)③

大明瓷录遗·成化·青花(薄胎)③

大明瓷录遗·成化·青花(薄胎)③

大明瓷录遗·成化·青花(薄胎)③

大明瓷录遗·成化·青花(薄胎)③
欢迎关注“一是斋”微信公众号
大明瓷录遗·成化·青花(薄胎)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