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2017-07-04 20:39:39)
标签:

铜红釉

分类: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铜红釉刻云龙莲瓣纹兽首甫手罐

原本想在囫囵吞枣的做了三十余期的雕塑类(含浮雕、堆雕、镂空雕等)后,把元代瓷器中比较大宗的青花类推上来,在检视后觉得还是先将小类的一些归纳了,随后再来推介元代青花、青花留白绘图纹类瓷器,会更有秩序一些。

元代瓷器中,红釉的烧制并不十分成熟,以铜作为着色剂的釉色工艺,被认为仅仅只是因为某个工匠在上釉时偶尔将铜、铁等金属粉末沾染上器身所造成的。但鄙人并不这样认为,要知道,自唐初始,在给器物的上色中就已大量尝试使用不同的矿物使器物呈现多种色调并使之交织呈现,虽然当时的单色釉是以白、黄、绿三种为主,但红色及其融合、混合色(如深红、粉红、肉色、绣色等)已经在陶器上被大量应用了。主要的区别是在釉上还是釉下的问题。

到了宋代,无论是自唐而延续下来的鲁山窑、定窑,还是自五代柴窑发展而成的汝窑,继而派生的钧窑,利用不同矿物呈色已经十分成熟,加蓝彩、加金彩、加酱彩、加红彩乃甚粉色釉等等,已经层出不穷。而金代在钧窑烧制上,把北宋时期无意识的、偶然的窑变发展到有意识的给钧窑点刷铜红彩,直接使铜红色得以成为可掌握的色调而被广泛应用。而这种红釉一直不断被改良并发扬光大,直至明代宣德年间烧制出稳定的霁红(祭红)、胭脂红,清代的霁红、郎红而至更加鲜艳夺目的各种红釉,当然,这是后话,且按下。

由此可见,元代瓷器红釉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工艺历史发展的必然,只不过由于当时对配方和窑温的控制尚欠缺稳定的技术,使元代红釉处在时好时坏的状态。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元代瓷器中的红釉有的艳丽而有的干涩、有的清晰而有的晕散,其红色单色釉为什么被分成铁锈红、菊红、铜红等色。

本期推出的元代单色红釉瓷器,一为铜红釉刻云龙莲瓣纹兽首甫手罐(有称“敞口梅瓶”);一为菊红釉暗刻云龙纹梅瓶,以为辅证。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元代瓷器典珍列展(补遗卷)•铜红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