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2011-11-29 15:44:07)
标签:
杂谈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
进一步了解李白及其作品。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
过程与方法 |
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学习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培养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 |
【作家档案】
李白(701~762),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 (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背景回放】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文脉梳理】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意旨探微】
这首诗别具匠心地围绕着梦境构思,以描写梦游天姥山为主,以梦醒后感慨议论为辅。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精心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互动研讨】
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参考思路】①首先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②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
2.最后一段在表现主旨上有何作用?
【参考思路】最后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感慨深沉,议论激昂。诗人有感于仙境的幻灭,联系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认为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恰如流水东去。所以,还是骑鹿入山寻仙访道吧。这种伤感情绪和避世态度表现了李白消极的一面。但消极不等于沉沦,纵情山水求仙访道虽属避世,却表现了李白与恶势力势不两立的决心。也正因为有此决心,诗人才昂首挺胸地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这心声在诗末喊出,犹如一盏聚光灯,照亮全诗。灯光下,我们看见了李白飞扬的神思、飘逸的风采;灯光下,我们看见了李白豪迈的气概、傲岸的风骨。于是.我们真正读懂了这首诗,也读懂了李白。诗人为什么要用烘托、夸张等手法把天姥山写得那么高峻挺拔、举世无双?是因为诗人要借此入梦,追求理想。诗人为什么要把梦境描写得那么清幽壮美?渲染得那么热烈辉煌?是因为现实世界的丑恶让诗人憎恶,是因为“洞天福地”的平等自由实现了诗人的理想。所以,诗人要骑鹿游山,寻仙访道,以示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诗人要高蹈出世,傲啸林泉,以示决不向权贵低头弯腰的坚定信念。这,就是李白!这,就是照亮《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聚光灯!这,就是一代诗仙魅力四射、辉映千秋的光源所在!
3.本诗是一首留别诗.作者没有用自己的天才来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
【参考思路】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得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名师鉴赏】
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其中有月光皎洁、绿水荡漾、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景,也有海日东升、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有熊咆龙吟、列缺霹雳的夜间奇景,也有琼楼银台、富丽堂皇的仙府。奇景异境,可谓变幻迭出。
3.大胆的夸张
4.灵活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