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江南有一座城,不显山露水,而你游遍了名山大川却没去过,将终生遗憾。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留下了历史上无数大名鼎鼎人物的足迹,它就是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从未“崛起”过,它不像东晋的南京、隋唐的扬州、南宋的杭州、明清的苏州、以及近代的上海,绍兴错过一次次名声大噪的机会,但从不缺席每个时代的舞台。这500万人口的绍兴是“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的城市,东亚文化之都,还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等美誉。
据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绍兴的会稽山。秦始皇(公元前210年),汉武帝(公元前126年)都曾到这里祭奠大禹。
公元前490年,“於越”民族在绍兴一带建立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一员。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大败吴国,之后勾践卧薪尝胆10年得以雪耻,给中华文化留下了“卧薪尝胆”这一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的成语。
东晋时,南京为政治中心,绍兴则是隐逸之地。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饮酒赋诗时,王羲之即兴挥毫写下《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到极致,据说后来再无此书。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同。
说了文武,再谈南宋诗人陆游与才女唐琬的爱情故事,因陆母两人被迫离异。七年后(1151年)两人邂逅沈园,陆游感慨怅然题诗《钗头凤》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
第二年,唐琬路过沈园见到陆游这首诗,数日忧伤不已,追思往事唐琬也写了一首《钗头凤》与之应合,当年秋悒郁而逝。陆游晚年四次来过沈园,最后一次是1209年他已84岁,于第二年去世。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作曲者不详)
这让我想起50年前,插队时我们也曾都唱过《钗头凤》,不过那时大家不懂爱情,只是借此思念远方的亲人。
无论在地形上还是文化上,会稽山都是绍兴的脊梁。
江南多名山,会稽山无疑是其中历史上最悠久的。《史记》里说“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在江南还是不毛之地的时候,绍兴已开始兴修水利,召开过大禹治水计功行赏的“庆功宴”。
绍兴又称“浮在水上的城市”,她有14条江河,小河数千,光是古桥就有600多座。名士之乡有:王羲之、西施、陆游、祝英台、秋瑾、鲁迅故居等等。
如果说山是绍兴的侠骨,水是绍兴的柔肠,那么刚柔并济的,莫过于绍兴女子的气度更是“不让须眉”。虽说越王勾践有了后来的雪耻,但没有浣纱女西施以身报国10年,他不会成功。而就在勾践设宴庆贺时,西施却悄悄地离开……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西施据首。她们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沉鱼”指的是绍兴的西施。
中国近代,还有女权先驱、鉴湖女侠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秋瑾牺牲后,鲁迅评价:“热心公益”“人品很高”。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范文澜为《中国妇女》杂志投稿:“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女的伟大代表人物。”鲁迅、周恩来、范文澜不也都是绍兴人么?
很少有一座城市能像绍兴一样,明明那么风流,偏偏又那么低调,低调是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有名的当属霸占了中学课本的鲁迅。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北京大学百余年的历史中,绍兴为其贡献了四位校长。影响北大最深的,当属那位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蔡元培;任期最长的蒋梦麟,以及马寅初、何燮侯等人。
此外,还有默默奉献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浙大校长竺可桢;“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年已古稀仍在抗疫一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兰娟。
说了半天,屏风九叠我是哪里人?呵呵,请看新浪网2019年11月1日的《本人祖籍之考证》,好了,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