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四十周年随筆

《引言》
随筆,顾名思义:是散文的一个分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可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由法国文学家蒙田所创。
正值新冠疫情,俺作为一名“坐家”,虽说只有初中水平,也想学着随几筆。想着想着… 俺有材料了!今年是我结婚四十周年,何不说说自己?随筆要求:篇幅要短小,本人不敢逾越。
有人讲:娶妻生子,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这些多俗啊!而现实中写自己,的确很难找寻。因有“三十而立”,我们与父母生活30年,孩子与我们也是30年,而与我们朝夕相处、陪我们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伴儿,怎么没人去写呢?女士们要注意啦!有人说 :男人本质都是孩子,如果他让你感到的只是他的成熟,说明他还不够爱你。呵呵!
言归正传。过日子,每个家庭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家也不例外,而每次发生时太太总会说:“别情绪化,已经发生就要想解决的办法。”第一次听她说,记得还是孩子上初中时。
人们把处理问题的能力归结于阅历,《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亲身听过、见过或做过… 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下面这套书有她经历的介绍。
上面只是她的部分经历。而经历(阅历)多了,是否真能处理好问题?近年来,太太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件事。
一、这类话,她只在家说
有一天,我打开微信,里面传出一大提琴悲怆的旋律,随后一个沙哑的男中音唱到:“我们这一辈……
二、俺家电话又响了……
2013年的一天,俺家座机响了,显示的是一个手机号,太太按了免提:“我是邮电总局,您有一个邮包被查封,咨询请按9。”太太按了9,之后一个女声说到:“我是邮电总局,你有一个邮包被查封,请问你的姓名?”太太反问:“你是哪个总局?”
对方答北京。“嘿嘿…
三、深谙此道,一“嗯”了之
2014年,我颈椎发生病变,《北京医院》要我立即住院手术。
骨科Z大夫,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说:“手术要在咽喉旁开刀。”太太听后“嗯”了一声。Z拿出协议书逐条念了起来:可能会发生…
回到病房太太笑了:“既然让我们做手术,就说明他们有足够的把握,最后还这个、那个的。”然后安抚我:“别听他吓唬你!这么大的医院,不管遇到什么?自有他的办法。不然就不叫北京医院了。”
四、 宅家的日子,也有惊喜
因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上的桑拿都停业了。一天趁太太做饭,我从头洗到脚,沾沾自喜来到厨房:“洗个澡我只用四盆水。”太太抬头瞅瞅我:“知道葛朗台怎么发的吗?”我笑了:“不知道,可我知道高老头。” “怎么发的?” “倒卖面粉发的财呗!”
凡读过巴尔扎克小说的人,都将葛朗台视同吝啬鬼。而结婚四十年里太太从未提过,今天她一出口着实让我惊喜!我们说起巴尔扎克写书还债…… 又聊到芳汀、阿克西妮娅,冬妮娅和丽达…… 呵呵,都是女性。
我想:这些书,这些人物,定能勾起许多知青对那段岁月的记忆。回到北京,工资微薄的我还订阅了双月刊《世界文学》。嘿嘿… “穷文富武” 就是从我这儿来的吧?
下面再贴几张照片,作为本文的收笔——
查《现代汉语词典》苦:耐心地、尽力地…
去年太太说:今年是我们的红宝石婚↓↓↓
我突然发现:夫妻俩搭伙过日子,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一些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