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从上海转学来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在这里度过了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史家小学不仅是北京市最好的学校,也是全国小学中的红旗单位,现把我收集的、五十多年前的照片放在这里,闲时拿出来看一看,也是一种怀念。

史家小学原来的大门是这样的。


赵香衡校长与赵维环主任、康文信辅导员研究工作。

每天早晨的升旗仪式,那时有一个规定:不管你在学校哪个角落,如听到国歌都必须立定站好,等国歌结束。

课间时,同学们要做眼保健操、课间操。

每个周末要参加劳动,擦玻璃、大扫除。
1964年,史家小学是北京首先使用玻璃黑板、日光灯的,标准的乒乓球桌就有12台。那个年代学校所有的“兴趣班”都不收费。


同学们在查看自己的射击成绩。


后排右:体育王老师,1959年来史小工作,私下我们都叫他:王大个。他热爱体育事业,在数十年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1993年北京市教委举行过“王仲生体育教学特色研讨会”,获得特级教师称号。不过,我更喜欢下雨天在教室里,听他给我们讲那些惊险刺激的故事。

我只认识第一名,因我们是同届,又住在一条胡同里,上中学我们还是邻居,一道南北的围墙把我们隔开:一个男校、一个女校。右图:1964年,刘世旭参加了中学乒乓球团体赛,最后获得冠军。从上图能看到:大家都喜欢看她打球。

左图:2005年,刘世旭(蓝衣)带领北京乒乓球女队获得全国冠军。右图:张怡宁与恩师刘世旭合影,现已过去了10年。

杨明玓老师与美术组毕业生留念,我只认识第二排左起:李南、卢勤(知心姐姐)、梁丽丽、赵小沫(著名版画家)。与李南、梁丽丽认识,是因我们住在一个院里。

我参加的都是校外的兴趣班:游泳、下围棋等,上面是我与子哥、小宁、小妹在北京少年宫“戏剧组”演出的剧目《四虎子连》。

每年一度的红五月歌咏比赛,我记得:我们班有一年唱过《十送红军》。

国家举办大型群体活动时,均挑选学校里最优秀的同学参加。

我们在少年宫就不是这样,大家热热闹闹的席地而坐。一个女同学没地方,董必武副主席看见后,就让她坐在自己跟前。

左图:辅导员康老师给一同学整理红领巾,因爱是没有理由的!此同学三道杠,老师也没有白疼他,最后该同学官至部级。
右图:胡紹芳老师,他的小学也是在史家小校度过的。1960年来学校工作,因业绩突出,升为数学教研室主任。1983年调“东郊民巷小学”任校长,是“北京市东城十佳校长”,1999年退休。胡老师是我们上四年级时的班主任,他让我入队,还给我佩戴上了一道杠,因“爱是没有理由的”。
胡老师经常带我们出去玩,我们的照片均出自他的相机——




前排中:余庚攥着小拳头,嘿嘿…
也不知我在说什么?而赵来有在后面瞅着我。还有班长珊珊来个“常青指路”,她右边是万慧琳、居万有、米丁、露露,这张最棒!


记得:我与刘铁林跑过来刚蹲下就拍了,俺俩互搂着肩膀,嘻嘻… 单纯真好!


胡老师坐在船头拍下的,有:我、杜文华、刘铁林、梁家裕、草帽前后两人想不起了。迄今为止,网上找不出第二张戴着红领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真实照片,不是我在这里说大话,要不您拿出一张?我奉茶三杯!

左图:史家小学的大门,现已变成了这个模样,即史家小学(二年级部)。右图:吃掉了“遂安伯小学”后,改为:史家小学(一年级部)。

在朝阳门内的北小街南口,还有一所史家小学(三~ 六年级部)。近日,各大媒体又透露: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等将落地雄安新区。嘿嘿…
爱落哪儿落哪儿!可我只怀念六十年前~ 在东城区史家胡同里的那所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