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油脂油料品种季节性及套利机会分析
(2012-03-26 15:52:02)
标签:
转载 |
一、季节性分析
(一)豆粕季节性:
春节过后一个月(2—3月)是畜禽存栏量较低的时期,需求量较低。(一般豆粕价格在第一季度出现全年低点)
3—4月气温回升,畜禽补栏量增加,需求开始回升
4到10月随着需求的回升,价格也逐渐攀升
8、9、10月份是我国生猪养殖的补栏季节,主要为春节的出栏做准备。
10月以后,随着国内大豆和美国大豆的上市,国内压榨进入高潮,价格也随之回落。
所以,如果从消费季节性判断各月份价格的强弱的话5、7、8、9月份价格要强于11、12、1、3月份价格,反映在期货上可以认为5、7、8、9月份相对11、12、1、3月份较强,
(二)大豆季节性:
每年10月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由此产生一个季节性的供应高峰,从而使价格达到新低。其实9月份美国新年度大豆产量已近基本确定,期货市场有可能在此时提前到达谷底,但由于对新大豆的商业性需求或早期的具有破坏性的霜冻的担忧,直到10月底才出现大幅跳水。
10月到次年2月,价格稳步提高,主要是随着供应压力的逐渐减缓以及消费的稳步提高,从10月开始到春节,大豆价格经历一个稳步攀升的阶段。这段时间南美大豆尚未成熟,大豆消耗主要依赖北半球刚收购的大豆以及库存,随着库存的减少,大豆价格也逐步爬升,特别是2月因为春节的关系,价格加速上涨。
2-6月为价格高峰平台期,2—6月,北半球大豆逐渐被消耗,虽然南美大豆的收获从3月下旬已近开始,但集中上市的时期要到5月份,再加上海运的时间,到达国内已经是6、7月份。再加上此时间段也是大豆的一个高消费期,因此价格一直保持高位整理。
7月份为相对低点,因为随着南美大豆的到港,对7月大豆的价格形成了实际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夏季的到来,棕榈油开始出现消费高峰,对豆油的替代作用开始显现,从而抑制了大豆的需求。
从供应方面来讲,10月份左右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供应期对市场的冲击力量较大,南美大豆上市对价格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分别对应10月与7月的两次低点,10月的低点位置更低;新豆上市前则是供应的相对短缺期,分别对应的是9月和5月的相对高点,5月的高点更高。
因此如果从消费季节性判断个月份价格的强弱的话,3、5、7月相对1、9、11相对较强。
(三)豆油季节性:
6、7、8月份南美大豆的集中到港,国内菜籽收获并开始集中上市以及棕榈油消费需求逐渐攀升,植物油之间的相互替代作用等因素会导致国内豆油价格的回调。
9—10月份国内大豆收获,收获后几个月是大豆的集中上市期,这个时期豆油价格会受到供应增加的压力
10月份,中秋国庆等节日因素会短期内刺激豆油的消费
11月以后随着冬季的临近,棕榈油逐渐退出消费市场,有利于豆油消费的增加。
在年底元旦接近春节的期间,植物油市场将达到一个消费高峰,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一波较强的行情。
总体来说,豆油在夏季较弱,冬季较强,如果从季节性判断各月份价格强弱的话,应该是7、8、9月份相对较弱,11、12、1、3、5月份相对较强。
(四)菜籽油季节性:
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油菜的生长规律一般为4月下旬陆续进入收割期,5月中旬至6月份各地的油菜基本收割完毕。
5-6月新油菜籽逐渐上市,供给增多,加之部分省市的储备菜油轮换,菜籽油价格回落;
7-8月份菜籽油供应增多,加上夏天时传统的食用油消费淡季,价格最低,现货市场的低迷形成了菜籽油期价上涨的主要压力。
9月菜籽原料供应紧张,双节临近需求逐渐增大,甚至出现厂商抢购行为,价格开始回升。
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部分需求为菜籽油替代,价格进一步上升。
12月到次年2月,节前备货分为浓厚,菜籽油进入需求旺季,价格攀升。
进入3月份以后,国产菜籽所剩无几,市场供应紧张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部分油厂只能依靠进口菜籽来维持正常开工和生产,菜籽油保持价格高位直至新菜籽上市。
由此看来,如果从菜籽油季节性角度来分析各月份价格强弱的话,应该是1、3、11、9月合约相对5、7月合约较强。
(五)棕榈油季节性:
按照熔点来看,我国棕榈油进口目前以不超过24℃精炼棕榈液油为主。我国棕榈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的市场份额在60%以上。每年对食用精炼棕榈油的需求量占进口的绝大部分。由于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6、7、8、9月份)消费量比较大,冬季(11月至次年2月份左右)较小。
所以单从季节性角度分析,6、7、8、9月份相对于11、12、1、2、3、4、5月份价格相对较强。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表:
表1、品种月份价格相对强弱统计表
品种 |
价格相对较强月份 |
价格相对较强月份 |
豆粕 |
5、7、8、9 |
11、12、1、、3 |
大豆 |
3、5、7 |
1、9、11 |
豆油 |
11、12、1、3、5 |
7、8、9 |
菜籽油 |
1、3、11、9 |
5、7 |
棕榈油 |
6、7、8 |
11、12、1、3、4、5 |
二、套利机会分析
(一)同品种不同合约之间的套利机会分析
1、豆粕: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5、7、8、9月份相对较强, 11、12、1、3月份相对较弱。如果进行套利的话,可以买入相对较强月份的合约同时卖出相对较弱月份的合约,理论上应该是是可以盈利的。就目前市场情况,相对活跃的月份主要是1、5、9月份合约,所以可以寻找合适的点位,买入1109合约卖出1101合约或买入1105合约同时卖出1101合约可能有盈利机会,但后期1月合约的活跃性会逐渐下降,存在难平仓的风险。另外后期还有可能存在一个移仓机会(从1月移仓至5月或9月)。
2、大豆: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3、5、7月份相对较强,1、9、11相对较弱。买入相对较强的同时卖出相对较弱的,理论上是可以盈利的。就目前市场情况看,5、9月份合约相对活跃,所以可以寻找合适的点位,在1105合约与1109合约之间做正套可能有盈利机会(仅作投机,不做交割套利,做交割套利的话,收益率为-1.77%左右)。
3、豆油: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11、12、1、3、5月份相对较强,7、8、9月份相对较弱,买入相对较强的同时卖出相对较弱的,理论上是可以盈利的。就目前市场情况看,做5、9合约的正套有可能有盈利机会(目前来看,只能做投机不能进行交割套利,因为交割套利的话,包括资金利息在内的话,收益率是-4.5%左右)。
4、菜籽油: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1、3、11、9月合约相对较强,5、7月合约相对较弱,就目前市场情况看,做5、9合约的反套可能有盈利机会。
5、棕榈油: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6、7、8、9月份相对较强,11、12、1、2、3、4、5月份相对较弱,如果从季节性角度分析,5、9月份合约做反套理论上是可行的。
(二)同月份不同品种的季节性套利机会分析
由表一可以看出:
(1)在8、9月份,豆粕价格是相对比较强的,而豆油价格则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8、9月份可能存在买豆粕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2)在5、7月份左右,大豆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菜油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5、7月份可能存在买大豆抛菜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3)在3、5月份左右,大豆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油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3、3月份可能存在买大豆抛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4)在11、12、1、3月份豆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的11、12、1、3月份可能存在买豆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5)在1、3、11月份菜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价格则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的1、3、11月份可能存在买菜油抛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6)在7、8月份棕榈油的价格相对较强,而菜油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7、8月份可能存在买棕榈油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7)在7、8月份棕榈油的价格相对较强而豆油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7、8月份可能存在买棕榈油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8)在11、12、1、3月份,豆油价格相对较强而豆粕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11、12、1、3月份可能存在买豆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9)在11、1、3月份,菜油价格相对较强而豆粕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所以在每年的11、1、3月份可能存在买菜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个人认为就目前来看,根据季节性,有盈利机会的跨品种套利主要有:豆油与棕榈油之间的跨品种套利(买豆油抛棕榈油);菜油与棕榈油之间的套利(买菜油抛棕榈油);豆油与豆粕之间的跨品种套利(买豆油抛豆粕);菜油与豆粕之间的跨品种套利(买菜油抛豆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