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视角”转向“儿童视角”

(2018-10-24 13:47:17)


“儿童视角”百度释义为“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在教育教学中儿童视角的运用,其实质是我们拥有怎样的儿童观的问题,让已经成人的教师“变成儿童”。什么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儿童视角”?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从“教师视角”转向“儿童视角”旨在改变教师在园本教研及培训中关注的视角,尝试站在“儿童”视角上去思考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游戏现场的儿童行为观察和案例背景下的真实研究,使教研工作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幼儿如何在游戏中自主探究与学习。

如:在大小教研观摩活动时,要求教师从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方法、教学完整性等转变为观察活动中幼儿较为突出的表现并且记录,如:回答问题的幼儿人次与人数;幼儿主动发起的学习活动次数;执教中是否存在教师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幼儿突发情况有哪些,存在原因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处理的?等等。以此来推断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持续性,以便教师后续的教学与生成课程;观测幼儿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又如:在开展幼儿游戏教研时,针对游戏目标的设定来展开研究,发现教师往往按照集体教学的思路来设定游戏的目标,常常关注领域目标的达成情况,实际上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趋向性,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和整体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