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幼儿教育》读后感(一)
(2013-03-26 17:27:11)常说幼儿教育要生活化,到底幼儿教育怎样与生活结合,生活中又有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呢?读完虞永平教授的《生活与幼儿教育》才略知一二。
一、国内外教育家的生活教育思想。
1、杜威——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2、陈鹤琴——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陈鹤琴先生在自己多年科学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活教育”的教育目的。这个教育目的不仅是对教育民主性的追求,也反映了教育目的的生活性。生活是教育的内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陶行知——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二、生活与幼儿园课程、活动、环境的结合。
1、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所有活动,如进餐、睡眠、入厕、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等,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幼儿自己生活的一种结合形式;是幼儿园保教人员精心计划和组织下的特定的生活,是以幼儿及幼儿群体为主体的有计划的生活,又是由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创设了特定情境并渗入一定目的的生活。(1)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2)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形式是综合的、整体的。(3)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是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4)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形式以活动为主。
2、幼儿园活动生活化。幼儿园教学、游戏以及日常生活成为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的生活之中,成为幼儿生活的基本色彩;游戏精神指引幼儿的学习,让学习变得生动精彩;游戏精神伴随幼儿不断扩展的感知、不断丰富的想象、不断萌生的创造,使幼儿真正感受童年的幸福。
3、幼儿园环境生活化。环境是一个隐性的课程;积极丰富的环境就是教育……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往往是教师创设的、静止的,缺乏幼儿的参与以及与幼儿的互动,所以很多环境往往形同虚设。生活化的环境强调幼儿是设计者、布置者、使用者、评价者,幼儿才是环境的主体。“用儿童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的环境,会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环境中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陈鹤琴。另外,生活化的环境还要注重动态化,根据季节、节日、主题等因素变化,环境创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逐步丰富与完善的,就如主题墙创设一样,不要急于一步到位,可以随着孩子的活动开展逐步丰富起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