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2012-05-30 11:03:07)
标签:
杂谈 |
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平泉县特殊教育中心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综合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评价内容要全面。二、评价形式要多样。三、评价要有实效性。四、评价要有可操作性。五、评价结果的意义化。要在工作中落实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就要转变观念,评价方式要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学生在自评、互评、他评中体现价值。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
新课程刚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确,评价不等于考试,更不等于排队,不可能把课程改革的目标完全精细的量化。正如教育专家指出的“智慧是不可能被测量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个人评定制度的先进理念。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在评价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综合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内容要全面
新的《课标》对教学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重视学生对认知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如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作业书写情况等都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肯定中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进步就是100分。
二、评价形式要多样
《课标》要求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评价方式应多种多样,口试、笔试、作业等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还把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在一、二年级取消分数,平时作业用“红旗”、“红花”、“小火炬”表示并加上简单的批语。单元练习、期末考试则用等级制进行模糊评价。其他年级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并改一张试卷定乾坤为化整为零,分项、分阶段考试。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的字写得很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表演很精彩……一句赞赏、加上几分,让学生高兴很多天,甚至回味很多年!我们凭着极平凡的发现,凭着极为平常的一句赞语,凭着用不完的分数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们前进的灯塔。想一想,我们的平凡举动在孩子一生中却是多么伟大。慷慨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评价要有实效性
以往的教学评价是把优异成绩给予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把评价无形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而我们所实施的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我们指出,不要吝啬表扬,不要把表扬看成是给学生的多大的赏赐,而要真诚的送一份赞许。这里我们提出在课堂上评价要研究学生的差异,分层加以鼓励。这就如同摘一棵树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够到,有的跳脚才能够到,有的需要踩矮凳子,有的则需要踩高凳子。教师分层鼓励就是在教给学生跳脚、搬矮凳子、换高凳子。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得分、获得小红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我班有个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在一节语文课上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我叫到他读时,不是读错音,就是不认识字,一节课下来,其他学生大部分都能流利地背诵,只有他一人连读都读不下来,于是我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降低对他的要求,要求会背的课文,他能读就和别人一样获得一颗红星,在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加了自信心,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评价要有可操作性
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必须被教师接纳,如果给教师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自然就会没有生长的沃土。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长管理、记录组员表现情况,班长管理、记录组长表现情况,可以用小红花、小粘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记载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基本上是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主要是督促、指导作用。整个过程既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过程。教师没有丝毫的负担。
五、评价结果的意义化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能仅仅是填写在素质报告单上给家长看、给学生看的一个等级和话语,小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与学生升学直接挂钩,但评价结果的意义化也不容忽视。它应和学生后阶段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或发展起点;它应和学校的各项学生表彰制度挂起钩来,不论是评“三好”,还是评比学校命名的单项荣誉,即使是学生自主申报的奖项,都应该以综合素质报告单中的结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将自己的日常行为和集体的评价联系起来,和舆论的监督联系起来,从而提升自己成长的自觉性,同时也能避免学校最终评价结果与学生现实发展状态之间产生的冲突。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对任何事物的评价绝不仅仅是给出事物的价值,更重要的应是促进事物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也是如此,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仅是判断一下学生的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学生,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也变为综合素质来衡量。要在工作中落实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就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转变观念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我首先从转变观念做起。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育语言应当是导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果用富有情感、充满美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可起到为学生助跑、加油的作用,饱含真情、切中关键又恰到好处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露雨,是指引学生前进的明灯,是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
二、具体措施
(一)评价方式要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
选用评价方式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评价目标,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学校、教师在分析有关评价方法的优劣、选用具体的评价方式时,既要考虑评价方式是否适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具体特点;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很难找到一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合适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我在学校任教语、数两学科,我班的孙萧然同学在美术老师眼里是个地地道道的“差”学生,可在语文课上确是个活泼守纪律的好学生,她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带动大家一起有感情的读课文,她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为了更好的调动她学习语文的兴趣,我选她加入了校朗诵小组,现在这名同学脸上又多了几分笑容。学生脸上有了笑容,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是美的。
素质评价手册记录每一名学生每一学期中各项素质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等。评价手册中对考试科目的评价,则更注重能力,如语文方面的听话、说话、朗读、作业、写字等,数学方面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学习态度与习惯等。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查,这样做,就把学生的平时表现也列入了评价的范围之中,给了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避免了一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考试时因种种原因没考好而给予较差的评价。如果我们只看到学生的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可想而之,这就要求全体教师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以一张试卷评价一个学生,不以某一方面给学生定性。
(二)学生在自评、互评、他评中体现价值。
在评价中还要注意自评、互评及他评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生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研究,进而实行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比较。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让学生多从好的方面,优点去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发现优点,得到承认。教师在适时地给予肯定,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在一次课下时间与学生聊天,调皮的小洋告诉我,上一次在‘我们一样优秀’活动中,他才发现自己也有那么多优点,他把自己的优点一条一条地写在了笔记本上,他说他要让优点越来越多。听了孩子的话,我心里特别的高兴,学生在自评、互评、他评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养,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在学校,走出学校多看看他们在社会、在家庭的表现,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教师能够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同时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我想孩子们需要这样的教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个较大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愿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踏脚石。
平泉县特殊教育中心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综合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评价内容要全面。二、评价形式要多样。三、评价要有实效性。四、评价要有可操作性。五、评价结果的意义化。要在工作中落实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就要转变观念,评价方式要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学生在自评、互评、他评中体现价值。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
新课程刚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确,评价不等于考试,更不等于排队,不可能把课程改革的目标完全精细的量化。正如教育专家指出的“智慧是不可能被测量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个人评定制度的先进理念。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在评价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综合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内容要全面
新的《课标》对教学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重视学生对认知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如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作业书写情况等都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肯定中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进步就是100分。
二、评价形式要多样
《课标》要求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评价方式应多种多样,口试、笔试、作业等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还把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在一、二年级取消分数,平时作业用“红旗”、“红花”、“小火炬”表示并加上简单的批语。单元练习、期末考试则用等级制进行模糊评价。其他年级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并改一张试卷定乾坤为化整为零,分项、分阶段考试。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的字写得很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表演很精彩……一句赞赏、加上几分,让学生高兴很多天,甚至回味很多年!我们凭着极平凡的发现,凭着极为平常的一句赞语,凭着用不完的分数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们前进的灯塔。想一想,我们的平凡举动在孩子一生中却是多么伟大。慷慨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评价要有实效性
以往的教学评价是把优异成绩给予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把评价无形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而我们所实施的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我们指出,不要吝啬表扬,不要把表扬看成是给学生的多大的赏赐,而要真诚的送一份赞许。这里我们提出在课堂上评价要研究学生的差异,分层加以鼓励。这就如同摘一棵树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够到,有的跳脚才能够到,有的需要踩矮凳子,有的则需要踩高凳子。教师分层鼓励就是在教给学生跳脚、搬矮凳子、换高凳子。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得分、获得小红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我班有个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在一节语文课上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我叫到他读时,不是读错音,就是不认识字,一节课下来,其他学生大部分都能流利地背诵,只有他一人连读都读不下来,于是我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降低对他的要求,要求会背的课文,他能读就和别人一样获得一颗红星,在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加了自信心,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评价要有可操作性
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必须被教师接纳,如果给教师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自然就会没有生长的沃土。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长管理、记录组员表现情况,班长管理、记录组长表现情况,可以用小红花、小粘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记载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基本上是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主要是督促、指导作用。整个过程既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过程。教师没有丝毫的负担。
五、评价结果的意义化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能仅仅是填写在素质报告单上给家长看、给学生看的一个等级和话语,小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与学生升学直接挂钩,但评价结果的意义化也不容忽视。它应和学生后阶段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或发展起点;它应和学校的各项学生表彰制度挂起钩来,不论是评“三好”,还是评比学校命名的单项荣誉,即使是学生自主申报的奖项,都应该以综合素质报告单中的结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将自己的日常行为和集体的评价联系起来,和舆论的监督联系起来,从而提升自己成长的自觉性,同时也能避免学校最终评价结果与学生现实发展状态之间产生的冲突。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对任何事物的评价绝不仅仅是给出事物的价值,更重要的应是促进事物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也是如此,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仅是判断一下学生的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学生,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也变为综合素质来衡量。要在工作中落实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就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转变观念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我首先从转变观念做起。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育语言应当是导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果用富有情感、充满美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可起到为学生助跑、加油的作用,饱含真情、切中关键又恰到好处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露雨,是指引学生前进的明灯,是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
二、具体措施
(一)评价方式要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
选用评价方式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评价目标,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学校、教师在分析有关评价方法的优劣、选用具体的评价方式时,既要考虑评价方式是否适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具体特点;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很难找到一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合适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我在学校任教语、数两学科,我班的孙萧然同学在美术老师眼里是个地地道道的“差”学生,可在语文课上确是个活泼守纪律的好学生,她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带动大家一起有感情的读课文,她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为了更好的调动她学习语文的兴趣,我选她加入了校朗诵小组,现在这名同学脸上又多了几分笑容。学生脸上有了笑容,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是美的。
素质评价手册记录每一名学生每一学期中各项素质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等。评价手册中对考试科目的评价,则更注重能力,如语文方面的听话、说话、朗读、作业、写字等,数学方面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学习态度与习惯等。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查,这样做,就把学生的平时表现也列入了评价的范围之中,给了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避免了一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考试时因种种原因没考好而给予较差的评价。如果我们只看到学生的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可想而之,这就要求全体教师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以一张试卷评价一个学生,不以某一方面给学生定性。
(二)学生在自评、互评、他评中体现价值。
在评价中还要注意自评、互评及他评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生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研究,进而实行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比较。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让学生多从好的方面,优点去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发现优点,得到承认。教师在适时地给予肯定,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在一次课下时间与学生聊天,调皮的小洋告诉我,上一次在‘我们一样优秀’活动中,他才发现自己也有那么多优点,他把自己的优点一条一条地写在了笔记本上,他说他要让优点越来越多。听了孩子的话,我心里特别的高兴,学生在自评、互评、他评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养,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在学校,走出学校多看看他们在社会、在家庭的表现,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教师能够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同时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我想孩子们需要这样的教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个较大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愿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