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私阳光王朝阳律师
无私阳光王朝阳律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90
  • 关注人气:3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抱观古今  书斋寄闲愁

(2012-12-06 15:23:45)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学易经文学智慧

怀抱观古今  书斋寄闲愁

        ——谢灵运《斋中读书》

“旧时堂前王谢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句著名的诗词,是当年王谢两家作为豪门之家的见证。而生活于这样家庭的谢灵运,人生经历并非坦途。谢灵运出身之时,谢家的辉煌已经接近尾声。而他的父亲据说比较弱智。而母亲倒是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外甥女,没有历史记载,不知道这位王献之的后人是否是一个聪慧的女子,想来两大家族联姻本来是一件浪漫的事,但是,这段婚姻因为男主人翁的短命而不慧,最后一定是以悲剧告终。

但是,不管如何,这一段婚姻却成就了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山水诗派的鼻祖。是他将诗歌从魏晋之际的晦涩的玄言诗之风而一变为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在他身后,站立着许多大家。比如王维,比如孟浩然,比如李白,比如柳宗元,这些震古烁今的名字,曾经拜服在他的山水诗词之下,那是怎样的辉煌。

一代名将谢玄,曾经因为以少胜多的肥水之战而声名鹊起,因为谢灵运,这个孙子的聪慧而格外喜爱。在他临终之时,曾经告诫家人,一定要好好培养孙子。直到死,他也没有明白,一代名将怎么会生下那个生性迟钝的长子,而这个迟钝的儿子又怎么会有如此聪慧的儿子。

谢灵运寄情山水,寄情山水诗词的形成,一定有着主客观原因。门阀之家,到了谢灵运,已经开始呈现衰落之势。他一生中最为开心最为浪漫的时光是从15岁到21岁,在那个著名的建康乌衣巷中度过的。这一段与友人诗文唱和,富贵潇洒,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他未来20多年生命中一个永远的心灵追求。之后,因为门第之争而被排挤,因为观念相左而遭流放,因为无辜及罪而被弃市。

始宁,谢灵运心中永远的故乡,他的精神家园,他的灵魂归宿。两次归隐,前后六年时间,是他生命中度过的另一个值得怀念的时光。短暂的停留,留下的是永恒的记忆。这种宴仰啸歌的归隐情结在他的《斋中读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乌衣巷,一个浪漫的地方,这里,安放着一个少年才俊的美梦。

始宁庄园,一个幽雅的地方,这里,安顿着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人疲惫的灵魂。

乌衣巷,见证着门阀世家由盛而衰的历史。始宁庄园,见证着一个士大夫仕途坎坷的历程。《斋中读书》,见证着一代才子亦仕亦隐的心路历程。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真是进亦忧退亦忧,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京华名利场,心在丘壑逍遥境。实在是进退两难。若归隐山林,身心寂寞,无人郊游。若寄身京华,身心疲惫,无人相悦。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或许在边地为官,也不适为一个很好去处,明智的选择。处于繁华与化外世界之间,既可求得半亩方塘,又可远离纷争。既可舞文弄墨,又可衣食无忧。既可修养身心,又不必为琐事烦扰。谢灵运被发配远地,本是无奈的选择。可是,在他看透世事的心理,如此的安排实在是一种额外的恩赐。没有公务的烦杂,没有虚伪的应酬,门可罗雀的清净真是安宁生活的最佳状态。有的是闲散的时间,有的是读书的时光,有的是游历山水的闲情。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当谢灵运历经二十年仕途坎坷,年近四十而曾经选择回乡隐居,前尘影事,颇似噩梦。于是,他将家族中那些荒废的庭院整修一新,准备在此终老,可是,这样的生活仅仅过了三年,因为他是出身名门的贵族而不是一般的士子。他的人生不可能真正从当权者的视线中消失,在需要的时候,他还是会被想起的。只是这样的不时的惦记打破了他宁静的内心,他无法为自己安排一个真正的归隐之地。所以,他不能若沮溺一般躬耕陇亩,以此为生,他养尊处优的生活也不可能让他可以真正过着若陶渊明一般的耕读生活。那样的生活太苦而不会有更多的乐趣。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只剩下饮食男女,而不会有诗人的心境与诗人的境界。比如,陶渊明在这样的生活处境下,也只是做了短暂的停留,最终老病而死。比如那个《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也只是在山林中生活了三年的时光而不是一辈子。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为官已感疲惫,耕稼太过辛苦。真是进亦难退亦难。因为我们不能离开真实的生活空谈理想,空谈灵魂。世事总是难以两全,那么,只有读书,只有在书斋中,我们可以做自由的选择。

我以为,只有谢灵运是真正理解山林的人,也只有他是山林真正的知音。山林,不是用来逃避的,不是用来消遣的,也不是用来归隐的。山林,是诗人心中的那一方净土,是士人心中的那一方桃源,是世事之外的一方乐土,是我们心灵真正的家园,是我们身心安放的所在。那些带着悲伤回去的人只是将山林当作疗伤的地方,而并不懂得山林。

那些过于热衷名利场的追逐者,也并不真正懂得建功立业的真实意义。若为名利而失去品格,若为名利而失去自我,那么,只是徒有空名而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就如同子云,只会留下笑谈,这样的故事,自古以来,何其多?只是,前车之鉴,总是不能引起后世的警醒。

是啊,若只是一味追求隐居而连起码的生活也难以保障,那么,这样的隐居是虚无的。若只是一味的追求的名利而连起码的品格也难以坚守,那么,这样的名利也是虚无的。

谢灵运的为我们提出了第三种人生方式,在亦仕亦隐之间,我们将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曾经,无数人在仕隐之间艰难选择,而在谢灵运看来,仕也好隐也好,心灵安放了,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中国灿烂的古典文明,为后世准备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灿若星辰的典籍,有着我们心灵的养料,有着我们精神的花园,有着我们灵魂的皈依。是的,山林如何懂得我们内心复杂的情感?红尘如何懂得我们内心真实的追求?世人如何理解我们个体真实的生命?

 

 

斋中读书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