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学生转化典型案例——刘姗姗

(2019-06-14 03:39:24)
标签:

杂谈

一、 教育案例
我班学生小陈,从言行举止来看,上课不听老师讲课,并经常和周围学生说话影响课堂秩序,桌面上干干净净,不拿课本没有笔,课后呼朋唤友,异常活跃,所以刚接班时该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我了解到该生非常聪明,但不爱动脑筋,厌倦学习,还不服从老师和班干部管理,自由散漫,作业从来就不写或撒谎说忘带了,考试门门不及格还满不在乎,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认识到必须尽快拯救这个学生。
二、问题分析
    作为小陈的数学老师,我经过仔细的调查之后,认真剖析和反思了其中的原因。该生之所以存在道德品行上的问题,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是分不开的。
1、与家庭环境有关
    小陈出生于富裕家庭,从小就因为父母工作繁忙而没有给予应有的时间和精力来管教,尤其是他父亲,很少回家,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询问他生活、学习上的情况,任其发展。可以说,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是他品行不好的根源。
2、与学校教育有关
    由于疏于管教,行为自由散漫。入学后,经常违反班级纪律,同学一定程度上排斥和漠视,最终导致他“破罐子破摔”。
3、与社会环境有关
    家中无人管教、学校又无人关心,最终使他把目光转向社会。由于缺乏足够的是非观念,这更加助长了他的顽劣性。综上三个方面原因,最终导致他蜕变成一个品行不好、不思学习的问题学生。
    针对小陈的问题,该如何办呢?应该说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反复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本书的第96条建议给了我很大启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积极的转化这名学生。
三、转化措施
1.挖掘闪光点
    虽然小陈在品行方面问题多多,但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的。根据小陈活泼好动,号召能力强的特点,我让他当了体育委员,他立即就有了使命感,起码在体育课上有了很大进步,自律能力有了改观,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几名经常和他打闹的男生也收敛了许多。我有意在班会中表扬他,发现他的脸上出现了那种淡淡的微笑。我想我的第一步成功了。通过留心的观察我从中也明白一个道理,及时、有效地教育工作,离不开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想要洞悉学生的一切,成功地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观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做个有心人。
    小陈喜爱电脑,而且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课后经常与他交流有关电脑知识,上课遇到估计他能完成的题目尽量让他完成,每当他回答正确尽量表扬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引导他积极向上,勇于进取。
2.给予该生更多一些的关爱
    我相信: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对于这样一名学生,作为老师,不应该歧视他、漠视他;相反地,更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更多的爱、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关注。这种爱是一名教师对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真诚的爱。这需要老师付出的百倍耐心和细心,用爱的方式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严格的要求。对此我多次找他谈心、沟通。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如对家庭的看法、学校班级的看法。让他从心底意识到:学校、老师是关爱、关心他的。
    3、依靠集体的力量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作为这样一名学生,应该让周围的同学来帮助、支持他。小陈在成绩优异的集体中会不知不觉地感到集体的压力,在强烈的学习氛围之下,会增加他学习的动力。为此,我认真给他分了学习小组,日常教学中,我引导他把组内其他同学当作榜样而不是压力,时刻提醒他们珍惜自己在优秀集体中学习的机会,为了与大家同步,他们有了紧迫感,正在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了。
    4、家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为了能够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进行了多次家访。针对小陈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和该生的家长进行的彻底的沟通,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明确地提出了一些要求,共同制定了一套“差转优”的方案。
四、转化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一番努力,小陈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与以前相比较,进步可以说是显著的。比如遵守纪律了,上课不讲话、开小差、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作业;特别是在言行举止方面,较之以前,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成绩也进步很快,也变得喜欢和老师交流了 。
五、案例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离开对人的整个心理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影响,发展就是不可能的”。转化问题学生,首先要转变他的思想观念,这是一项极为重要也极为艰巨的工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我在转化这名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感受颇深:
    从宏观角度来说,作为一名教师,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过程中,都要付出真诚的爱。“要爱每一个学生”无论你是优生、或是差生,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关心,不能因为成绩或是品行的问题而歧视、漠视学生,相反的,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应该付出更多的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