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只烧杯,盛 200
毫升清水,再加入
2毫升浓度为百分之九十五的盐酸。拿一个空的旧热水瓶,拔去瓶塞,若瓶内还有余热,可开着口等一会儿,让瓶内温度降至室温。将烧杯内配制好的稀盐酸溶液倒入瓶中,盖紧瓶塞,让热水瓶平躺在桌子上,用手轻按瓶壳,反复滚动热水瓶。3-4分钟后,打开瓶塞,把稀盐酸倒回玻璃烧杯中。奇怪,原来无色透明的盐酸溶液变成了一杯浅黄色的溶液。
如果手边没有盐酸,可用副食品商店出售的无色透明的醋精代替。将醋精和清水按
1 比1 的比例稀释成醋精溶液,倒入热水瓶内,滚动
5-6分钟后倒回烧杯内,也成了浅黄色的溶液。这是去除热水瓶瓶胆水垢的一个好办法。
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倒入盐酸溶液前后,瓶胆内壁的光洁程度,作一个对比。
取一块黄豆大小的松香,放在瓷碗中研细后,倒入一只玻璃烧杯中。再向烧杯中缓慢注入浓度为百分之九十五的酒精,一边倒一边用一根细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杯内的松香全部溶解。用滴管向烧杯内无色透明的松香酒精溶液逐滴加水。水滴入烧杯后,溶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但转眼又消失。
继续加水,溶液中的沉淀便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但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产生的沉淀便不再消失。于是,随着滴入的水滴增加,白色沉淀物不断增多,一杯无色透明的松香酒精溶液逐渐变成了一杯乳白色的悬浊液,酷似牛奶。
原来,松香易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加少量水时,松香局部产生沉淀,但随后又溶解在酒精中。加大量水后,酒精溶液变稀,能溶解的松香数量明显减小,白色的细微颗粒逐渐增多,便形成了像牛奶一样的悬浊液。
在一只玻璃烧杯中配制
200毫升食盐饱和溶液,将其中的一半倒入另一只相同的烧杯中。现在,向一只烧杯中加一小粒食盐晶体,而向另一只烧杯加少许研细了的白糖。轻轻晃动烧杯,你会发现,食盐晶体不溶解,而白糖溶解了。再向这个烧杯中加白糖,摇晃烧杯,白糖仍能溶解。反复数次后,白糖也不能再溶解了。此时,一只烧杯中是食盐饱和溶液,另一只烧杯中是食盐、白糖双饱和溶液。
平时,一说起饱和溶液,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东西了。
为什么食盐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白糖呢?不妨打个比喻:有一只大箩筐,里面的篮球装得是如此之满,以至再放一个篮球都不可能了。但是,如果改往箩筐里放乒乓球呢?显然,在箩筐的角落里,在篮球之间的缝隙里,再装些乒乓球是不成问题的,你说对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