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家住北京的外孙、女儿、随老伴儿一起回到了南阳,使我们再次得以团聚,尽享天伦之乐。半年不见小外孙的面了,能感到他在各个方面的提高和进步。
外孙现在三岁多一点了,显得很聪慧,如今他可以认识很多汉字,也没有具体统计过数量,估计应该有1500个左右吧,他甚至掌握了“识字不识字扣住半拉字”的规律。幼儿园小、中、大班的课本他都可以熟练地朗读下来,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丝毫不差。这次从北京回来时带了几本刚买的幼儿读物,内容是外国的托马斯、詹姆士故事,回南阳之前还不曾看到过,到南阳后给他讲读了三四遍,有一天晚上的睡觉之前,外孙自己拿起其中的一本故事书认认真真的朗读起来,还用小手一行行地指着书上的字,我在一边看着他读,竟然一字不差,这其中包含着一些并不常见的生僻字词。我真为他的表现赞叹。屈指算来,从北京回来也就四天时间,第一天考虑到旅途劳顿,也没有给他讲读过这些书本,在以后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利用吃饭或者闲玩的时间也就给他读过三四遍,他竟然都牢牢地记住了,理解了。小学教师退休的老伴儿说,外孙现在的识字阅读水平,绝对不比小学一年级的差。虽然他还没有上幼儿园,但说起话来用词恰当,表达准确,显得文绉绉的,语言的词汇量也完全可以达到小学一二年级水平。女儿为他网购了几套比较复杂的拼图玩具,以前也不曾玩过,给他示范几遍以后,他自己就能够在没有画图参考的情况下,用五六分钟时间拼对出来。我也试验过一下,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用那么长时间拼出来也并非易事。外孙表现出的聪慧,真让我这当姥爷的感到很欣慰。
尽管外孙看上去比周边的同龄小孩要早慧一些,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这并不能说明他天分过人,他所表现出的聪明智慧,都是他的父母和姥姥教导出来的。女儿在北京也是教书的,在怀着外孙时就常常和他交流沟通,在他似乎什么也不懂的婴儿时期,就能耐心地跟他说话互动。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喂他吃饭时总是拿一本书来给他念儿歌,在他玩耍的时候给他看图画,在他想睡觉的时候给他讲故事。在他的每一个成长时日里都有书来陪伴,都有文化的雨露滋养,使他幼小的心灵里知道了书里边有可爱的小动物,书里边有非常有趣的故事,书里边有朗朗上口的儿歌,认识字多了就可以自己看书。女儿家为他买的各种图书应该有两千多元了吧。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女儿、女婿、老伴儿的精心培育下,外孙两岁时就能够认识好几百个汉字,熟练地背诵《三字经》,阅读幼儿园小中班课文。去年暑假回来,两岁多一点的他能够用五分钟时间把中国地图拼对出来,准确地指出各个省市自治区在地图上的位置,直让一边观看的姥姥自叹不如。
其实古人早就知道小孩子的聪明智慧不是天生的,三字经上开篇不是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嘛。是后天的教育、影响不同,才使本来“性相近”的小孩子逐渐变得“习相远”了,这种思想认识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记得我的女婿曾经说过,小孩子的大脑就像是一台新买的电脑,你给他安装什么样的程序他就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你给他录入的信息越多,他具有的能力就越强。我感到他的比喻很恰当,能够说明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我的外孙能够显得比周边同龄孩子早慧一些,完全是女儿、女婿、老伴儿不辞劳苦、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精心培育的结果。家长确实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成材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女婿抱着三个月大的孩子一边喂饭一边读儿歌,女儿不厌其烦地给尚不会说话的孩子讲解事情的道理,老伴儿带着外孙在大街上行走到哪里就把识字教育进行到哪里,这些镜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付出都收到了可喜的成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