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 善:《保健养生技术》第四部分 无为祛病法—— 静坐

(2014-08-02 23:26:22)
标签:

妙善

《保健养生技术》

第四部分

无为祛病法

静坐

分类: 健康篇卍素食公益

妙 善:《保健养生技术》第四部分 无为祛病法—— 静坐

【保健养生技术】大道至精至简
 特医概论
 
(一)特医的概念
 
(二)阴阳根本律
 
(三)意念力理论和心物辩证法
 
(四)生物仪器及特异作用
 
(五)生物全息能理论
 
(六)特医的内涵
 
(七)特医与中西医的区别
 
(八)特医的治病原理
 
(九)特医的诊病层次
 
(十)特医的治病层次
 
(十一)特异功能开发的方法及类别
 
(十二)特医的治疗范围

 病因的探讨
 
(一)一切疾病由心所造
 
(二)心能力量的巨大作用
 
最高层次的祛病方法——调心
 
(一)心病之因
 
(二)心病为什么不易痊愈
 
(三)心病的根本防治
 
(1)断分别心,立平等心
 
(2)明白因果,平衡心理
 
(3)看破、放下“执着”二字
 
(四)悟理修得平常心
 
(五)从心下手,改命治病
 
(1)规律的启示
 
(2)造病的具体心因及改变方法

 无为祛病法——静坐
 
(一)静坐之理
 (二)静坐的方法
 (三)静坐注意事项

 
几种特医普及方法
 
第一种 高效简易按摩器
 
第二种 简易刮痧法
 
第三种 空对空按摩法
 
第四种 光照法
 
第五种 周天印的妙用
 
第六种 简易按摩法

 

  第四部分 无为祛病法——静坐

我们生活在世,难免各种疾病,一切疾病可分为身病和心病两大类。平时人们往往只重视身病,而忽视心病,更不知身病的主要病因也起源于心。心虚则气弱,心惊则肉跳,心弛则神往,心烦则意乱,心乱则气散,心平则气和。

 

凡执着财、色、名、食、睡等一切贪欲,加之贪而不得,势必生出瞋恚之心,引发愤怒、嫉妒、忧伤、思虑等等不正常的心理。这些混乱的心理导致神志涣散,心态失衡。最终引发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生出种种疾病。


要想减少由心态失衡而引发的种种疾病,首先要伏住这颗散乱之心。几千年来,修心养性者不计其数,正是为了降伏这颗散乱之心,以求身心健康。然而,静坐对于修心养性,保持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佛、道、医、儒、武等,各门各派都有静坐之法,以修心神静定之功。静坐可以使人们散乱的心念归于凝定,心定则气稳,心平则气和,气和则血顺,不但可以祛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障,通达高层次的身心解放。

 

  一、静坐之理

    本书前面在“生物仪器说”中已谈到,人体是一部极其精密、特别完整、特别高级、完全自动化的生物仪器,它具有完善的接收、发射、微调放大、自我调谐、分析处理等各种完全自动化的系统。而这部生物仪器的自我调谐系统,只有在放松入静的前提条件下方可充分发挥作用。人们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整天挣扎在竞争的洪流里,身心始终处于紧张状况,而且被这股洪流的惯性逼得不可自拔。这种状况严重干扰着人体自我调谐系统的正常运转。

 

    从中医理论来讲,血液阻滞而生百病,血随气走,气滞血瘀。精神紧张则使全身细胞、肌肉、气血都处于紧张而不利于开合的状态,气血则不能正常地按子午流注循经运行。只有在人体处于放松入静的状态下,细胞自动开合,与宇宙自动交换能量,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如水润土壤一样,滋润着全身的每一个脏腑、关节、肌肤及细胞。

 

    静坐之理主要是修心,使人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人的心理在保持平静的状态下,体内则一片光明。反之,人在心理紧张、不平衡的状态下,体内光则发暗。这些体内现象的变化,都是经过天眼用透视功能多次观察验证到的。因此,你如果能经常保持心理清静,体内即可经常保持一片光明,光明则无病。用X光机透视体内,凡有病之处则发灰黑色,无病之处则是光亮的,正是从科学角度对此理的验证。

 

    此外,人在放松静坐时,体内的接收系统也趋于正常状态,它可以与宇宙大自然自动交换信息和能量。宇宙在能量守恒规律中处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那么,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它时刻与宇宙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换,而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由于人们经常处于一种紧张、胡思乱想、恐惧、烦恼的心理状态中,因此,我们一般人的埸能量级,大多在二级以下。而我们周围的空气能量既已达到了四级,如果我们能时刻保持放松入静,很轻易地就可达到四级能量。

 

    静坐的关键在于心静,心静状态是把人体的自动调控权最大限度地交给自我调谐系统来调控。因此,静坐的水平取决于你心静的程度,能静到无私忘我,无我无他,万缘放下,甚至连自己手脚身体都无所感觉的状态。这时你心中则会领略到一种非常轻松、自在安然、心旷神怡的妙境。你的身体就在这种妙境中自自然然地得到康复。你就在这无为状态中可达到无所不为,这就是高层次的无为治病法。

 

  二、静坐的方法

1、体态姿势(调身)

    静坐时首先要调整好坐姿,一般可以做到双盘的尽量双盘,做不到的,也可单盘、散盘。也可坐在凳子上,但要坐在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会阴穴(小便与肛门两阴之间)不可压在凳子下面。因会阴穴处于足三阴、足三阳及任督两脉的交通要道,此穴一堵,八脉皆不通,故一定要注意此穴的重要。有些门派强调:“练功必须双盘,否则修不成。”其实属于自己的思想障碍,我曾反问过强调必须双盘的同道:“天下只有一条路吗”?修行大德侯希贵腿粗肚子大,不能盘坐,他修炼时经常是躺在地上练的,不照样练出高功夫吗?因此,不要被“只有一条路”给障碍住了。

 

    但是,在能双盘的情况下尽量要双盘打坐,因为不同的盘坐姿势有着不同的效果。双盘可达到四级能量,称为“金盘”;单盘可达到三级能量,称为“银盘”;散盘可达到二级能量,称为“铜盘”。过去有一“鬼逼”禅师的典故:一出家人在外出回寺的路上正遇下雨,在桥下避雨时双盘打坐,此时他天耳听到有两个小鬼路过,看见此处有一座金塔,就说:“这里有一座金塔,咱们拜这个金塔吧”。这出家人坐了一会腿酸了,就改成了单盘,此时又听见两个小鬼说:“刚才还是金塔,怎么这会儿又变成银塔了?银塔咱也拜。”又过了一会儿,出家人腿痛了,又改成了散盘,又听见两个小鬼说:“怎么这会儿银塔又变成铜塔了?铜塔咱也拜吧。”又过了一会儿,出家人腿麻了,干脆把腿伸开了。此时又听见两个小鬼说,这原来是个泥巴塔,骗咱们拜了半天,打它。”出家人听见小鬼要打他,吓得爬起来就跑。从此以后打坐时再也不敢乱动了,一直保持着双盘的姿势。后起法号“鬼逼禅师”。这个典故可以说明,各种不同的盘坐姿势有着不同的埸能和效果。

 

    年岁较大的也可以散盘或坐凳子(坐凳子时要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不可压住会阴穴),无论盘坐或坐凳,都必须注意姿势端直,脊柱正直,身体不倾不斜,不可依柱靠背,这是至关重要的姿态。我在多年治病临床中发现,人们自己造病的主要因素有两条,一是心理不平衡,二是身体坐不直。人们多爱享受,所以平时坐沙发,靠椅子,使脊柱多处弯曲,肌肉拉紧,紧而不通,长时间牵拉使肌肉内产生条索状硬条。通过看光功能或天眼的观察,脊椎因堵塞不通时,人体内运行的气流和能量就会从此处外溢,使身体受损。其原理如同水渠,某处堵塞,水流受阻则会憋涨而溃口外流,下游流量则会明显减少。人体的神经由大脑通向脊柱,由脊柱两旁外伸,脊椎不通则压迫神经、脉轮和内脏。另外,脊柱是督脉的循行路线,督脉又是阳脉之海,是主干道。因此,平时身体的直与不直对脊柱影响极大。那么,在长时间的静坐时,气流增强,要求坐直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不坐直,一旦堵塞,能量聚集在某处造成不通,则比平时更甚。

 

    初学盘坐时,腿脚会出现麻木酸痛,必须忍耐。练习久后,渐进于自然。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可将两腿上下交换,如果实在不能忍受可暂时松开,等麻木消失后再盘。如能十分忍耐,任其极端麻木,渐至失去感觉,此次如能自然恢复原状,经过此阶段,几次之后,盘坐时便不会再麻木了。

 

打坐时如何解决腿痛腰酸的问题?

 

打坐初期都会遇到腿痛腰酸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真气不足,以及腰椎、尾椎、腿部和腰部不通畅。一般来说,凡是腿部不通,其根在腰椎和尾椎的不通,以及两肾的气虚。如果不先打通腰椎、尾椎和两肾,两腿是不可能打通的。解决方法如下:

 

(1) 打坐时身体要松直,不要弯腰弓背。先意守命门及腰肌,然后意守两肾,腰肾守开后,肾气充足,即可解决腰酸问题。也可以用前面讲的按摩器,每天按两次,有助于疏通脊椎和两肾。

 

(2) 要解决腿痛问题,必须把会阴、长强(尾骨尖处)所处的海底轮守开,因为腿部是由腰椎、尾椎所控制,最关键的既是海底轮。

 

(3)打坐的时间长短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时间短,等于水未烧开就已关火,天天如此,一辈子也烧不开一壶水。因此,在打坐中,当腿出现痛麻之感时,尽量不要去想腿,此时会越想越痛,越想越难忍。此时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意守观想其他部位,也可以出声念咒、念佛,可减轻腿部痛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忍,你想反正死不了,腿也坏不了,由它去吧。时间一长,一旦气冲过去就不再痛了。

 

(4) 打坐时心是否清静,也关系到打坐的时间长短和腿是否痛麻。心若清静,打坐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延长,腿痛也会很快冲过。要想做到心清静,关键要少吃,日中一餐或者辟谷,对打坐时保持心清静非常有利。

 

(5) 在打坐初期,如果腿痛的实在难忍时,可以稍微抬一抬臀部两边,使气冲过去。如果还不行,可将腿松开几分钟后再继续盘。逐渐就不痛了。

 

(6) 打坐时意守在海底轮,用出声念咒的方法,比如念:嗡、啊、哞,一口气只念一个字,拖长声音,出声并加重鼻音,观想在海底轮振动,声音从中脉向四外扩展,每次可念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很快既可冲开海底轮,可早日冲开腿疼之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冲开双腿,而且还可以开各个脉轮、消除病灶、开中脉、出性光、消业障等。这些作用都经过了反复的验证。

 

(7)另外,对于初学打坐的人来说,打坐的座垫也很重要。笔者平时看到不少人打坐时坐着又厚又软的海棉座垫。这种座垫坐上后中间下陷,下陷的越深,向上反弹压迫臀部的反作用力越大,反而压迫了会阴穴和长强穴,不利于腿部的气血通畅。静坐时,如果盘坐,可在臀部垫高一寸左右,以各人舒适为度,须使阴囊、会阴不受压迫。因此,要选择不硬不软的坐垫。而且在打坐时只能坐在座垫的前三分之一处,不可压住会阴穴,方能保持气血的畅通。

 

静坐时要调整好全身上下内外整体放松,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瘫松的关键是“眉心舒展,面带微笑”。眉展面松则全身各部位都达到松驰状态。反之,面紧眉皱则全身细胞绷紧,紧则不通,不通则病。

 

静坐时两手的姿态可根据个人修炼的需要,可以呈“接功态”,两手掌心向上,放松自然地放在腿上。头部有病的,如高血压、脑血栓患者,可手心向下空掌扣在双腿上。根据自己的需要,也可以呈聚气印、大光明印、莲花印、养气印、定印等。

 

静坐时要两眼微闭,但不要立即闭上。静坐一会,待心平气和之后,慢慢下垂。如易昏睡者,两眼微开,垂帘即可。舌尖轻抵上腭,当口内生津充溢时,分三小口咽入下丹田。

 

2、呼吸方式(调息)

 

调息是指呼吸方式的调整。呼吸的方式有多种:

 

一是自然呼吸,我们平时的呼吸方式即自然呼吸。在静坐时只是比平时稍加深长,但不要有意用力,用力易上火,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要注意“细、长、深、匀、柔”。

 

二是顺腹式体呼吸:意念主要在小腹部,以腹部的起伏带动全身毛孔的呼吸,吸气时小腹自然张起,呼气时小腹自然下落,呼气吸气都不想鼻子,注意力在小腹部,气的运行轨迹是全身吸气时横向进(意念是全身吸入宇宙真气),呼气时横向出(意念是病气、废气、疲劳之气射透天边)。切不可有意追求,须顺其自然,意念过重或呼吸过重易导致上火,甚至头部不适。

 

三是逆腹式体呼吸:吸气时小腹自然微微内收,呼气时自然外张,与顺腹式体呼吸相反,意念及其他均与顺腹式体呼吸相同。这种腹式呼吸的方法,是胎息修炼的基本功,练到一定层次可自然出现胎息。

以上这几种呼吸方法,可根据修炼者的需要,自行掌握。一般在初修阶段,打坐时先炼一会儿体呼吸,然后在入静状态下进入自然呼吸。

 

3、调心

我们平时妄心较多,时刻胡思乱想,凡是爱胡思乱想,心总静不下来的人,大多身体虚弱。原因是“心驰神往,意到气到”。胡思乱想则把体内精华之神、气散于外部,经常如此,整天外散怎能不虚。故静坐一定要收心,无论你还有多少重要的事情和诸多烦恼,在静坐时首先要万缘放下。应该明白,那些事情该做之时自然去做,此时再想也是没有用的。诸多烦恼则更不该想,不仅无益,反而伤身。因此,静坐时一定要把杂乱纷纭之心收回来。收心的方法如下:

 

(1)数息法:就是在坐定之后,默数自己的呼吸,一吸一呼为一次。初练可以从一数至十,再从一起。纯熟后,可数至一百为一个单位。在数的过程中如心起杂念,则前数作废,从一开始数。这种方法可以检验自己心静及入定的程度。

 

(2)意守法:可将思想意念观注在自己体内的某一处,如上、中、下丹田,这种方法可以修炼内丹。或意守自己的病灶处,细心体会病灶处的感觉,会有一种麻酥酥逐渐疏松的感觉,这是自我调理疾病的最好方法。无论意守某处,都须注意不要死守,切忌意念过重,尤其是平时办事较爱认真的人容易意念过重。意念过重,反而会使自然流动之气凝聚停留在意守部位,造成气滞,因此要似守非守,勿助勿忘即可。

 

(3)返观内照法:我们平时两眼总是注视外物,使神气外散。这种返观内照法,即是将自己两目微闭,向内返观,目光注视在自己意守的部位,这时,两目之神光即可照亮该部位,久之可出现内视功能。

 

(4)观想法:观想法是在返观内照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观想出某一具体事物的形相、颜色和亮度。如观想出火球、光团、太阳、月光、灯光等,观想的形相、颜色、亮度越逼真越好。前面已谈过,阴性物质是靠意念指挥,想什么来什么,无论你看见看不见,它都是“意到气到,气到光到,光到神到”。

 

(5)念佛、念咒法:念咒法是默念或诵念自己熟悉的咒语:如佛家的大悲咒、楞严咒、准提咒,或念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美、吽”,或念金刚萨垛佛的心咒:“嗡班则(儿)萨垛吽”等。念佛法是在静坐时默念或诵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无论默念或诵念,可意守在上、中、下某个丹田处,声音在意守的部位发出。这种方法的原理在本书前面已阐述过,即“意念力理论和心物辩证法”、“生物仪器说”、“生物全息能理论”。当你在念佛号或念自己尊师名号时,等于用意念启动了自己的这部生物仪器的接收和微调放大装置。所接收过来的佛号或尊师名号中即有佛和尊师的全部信息和场能,被你微调变极放大后作用在自己体内,可起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良效。

 

如果你能注意剖析以上这几种调心方法的内涵,就不难发现,虽然是修心静念,但什么都不想是很难做到的,只有非常高的入定层次才能达到一念不生。这五种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以一念代万念”,不生杂念而已。纵观各种宗教门派的修炼方法,其共同点都是“以一念代万念”,这也是高层次修心养性,直达明心见性的必由之路。

 

4、如何才能解决妄念心乱问题?

一般人在打坐时都会出现妄念诸多,心神散乱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给修行者提供一种对治散乱的有效方法:

在打坐的同时,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口中念佛或念咒;二是口念的同时要做到耳听,而且要听得字字分明;三是要同时观想下丹田有一轮明月。只要能做到这三个方面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不易再胡思乱想。

 

5、向修炼者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打坐方法

在此给同修们推荐一种简便易行,而且层次又高的打坐方法——“久视下丹田,凝神入气穴”。在打坐时,什么都不想,只需两手劳宫穴相叠,男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同志相反)搭在下丹田处,微闭双眼,内视下丹田,意守下丹田即可。这种方法既可以结丹,又可以结圣胎。是一种又简而易行,而且层次又高的修炼方法,八仙中的吕洞宾就是修炼此法而成道。

 

  三、注意事项

1、静坐的时间。静坐功夫到极深处,本应在日常行、住、坐、卧间都能寂然凝静,心不为外界事物所动。也就是佛家讲的“禅定”,“禅定”并非与静坐等同,静坐只是一种形式,禅定则是“内不动心,外不着相”。

 

对于初学者或单纯为了治病健身者来说,静坐的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而定。一天至少要静坐半小时或一小时左右,随着功夫的加深,每天可根据情况延长时间。

 

每天如能有效静坐一小时(指静心打坐的时间为有效时间),可控制身体的疾病不再发展。每天如能有效静坐一小时至两小时,身体状况可明显向好的方向发展。每天如能有效静坐两至三小时以上,不仅身体好转,还会逐渐开发出各种特异功能。如果有条件,每逢阴历初一、十五及各节气应练子时功(夜里11点至1点),会得到更佳的效果。

 

对于一些想往高层次的修行者来说,打坐的时间长短致关重要,如果每次只坐半小时至一小时就收功了,身体还没有发热,就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如同烧一壶水需要一小时,如果总是烧到半小时或四五十分钟,水还没开就关了火,永远也烧不开这壶水。所以,对于想往高层次的修行者来说,一般要坐二至三小时以上。

 

2、调节饮食。经常静坐,杂念减少,心神清静,能量内收,体内消耗能量逐渐减少,则不需多食多饮。静坐前不要吃饱,过饱静坐时易腹胀。平时应以素食淡饭为主,韭菜、蒜、肉类、牛奶食后在体内易产生瘴气,在体内窜动,影响入静效果。因此,尽量少食肉类、韭菜、蒜和牛奶之类食物。

 

3、避免生气。平时要尽量避免生气,避免生气的调心方法在前面已谈过。如果生了气,不要马上静坐,把心情调整好之后再静坐,方可收效,否则有害无益,适得其反。

 

4、避免受风。在静坐时,由于全身放松,毛孔和穴位均打开与宇宙交换信息及能量,全身骨关节也处于松驰状态,此时易受风寒。因此在静坐时要避免门窗小缝之风及穿堂风,夏季要避免空调、电扇的直吹。

 

5、勿追求速效。静坐时不可追求速效,一切要顺其自然。有些人可能急于除病,练了几天,几十天病没有好,也许连方法还没有正确掌握,就急躁怀疑。有些人想出功能,急于功效,也是错误的。应该“有意练功,无意成功”。千万不可执着功能,刚一执着,心已波动,实已出偏。耐心缓步,持之以恒,其本身即是一种修心磨性。只要坚持下去,终有到达,功夫不负有心人。

 

6、对幻境的处理。静坐日久,静中生定,定能生慧。在入静入定的状态下,你可能闭着眼睛会看到一些黑白或彩色的图像,有时可能还会看见别人或自己的内脏、骨骼。当这些幻境出现时,证明你的“天眼”已开,是天眼功能的一种。证明你的功夫和能量已达到一定水平。天眼看到的幻境是你把宇宙空间的阴性信息波变极放大的结果,如同电视机把空间的无线电波定向接收过来,然后变极放大还原成图像。这些信息波充满宇宙空间,无论你能否看见,它都是客观存在。

 

如果天眼看见各种图像,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害怕,它是充满空间的一种信息波。

 

二是不要执着去追求,看的多了,就把能量给消耗尽了。过于执着追求则易“走火入魔”。在打坐时无论看到什么景象,无论看到的是佛还是魔,应当特别记住两句话:“不贪不求不执着,不理不睬不动念”,任何魔境都对你无可奈何。

 

三是对于干扰你入静的各种图像,要把它当作帮你磨性,助你修心的良机,不理不睬,只管静心,如心烦意乱,则是动心入魔。

 

四是如果有人指点你,教你一些功夫,你可以默记在心,静坐之后可以试着练一练,如果有良效,那么在幻境中教你功夫的就可能是你的阴性师父。当然,应该明白,这个师父也并不是他亲自来教你功夫,也只是他的信息波的全息能作用而已。

 

因此,无论出现或不出现各种情况,当不取不舍,一心寂定,切勿执着,否则将会误入歧途,而障阻正定的修持。

 

 

选自: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07390501_2_1.html

http://bbs.tianya.cn/post-67-555065-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