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担任先锋重任的马谡,太急于想立功了!
诸葛亮让王平担任马谡的副将,却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首先其中之一:
需要明白的是,在刘备的集团中,所仰仗信任重用的,都是一些一起跟随他从荆州来的“铁哥们”,荆州派。
我们都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实际上是指这些荆州派,随着后来时间的流逝,或老去,或战场的消耗,或后来的各种原因,到了蜀汉后期,就只好让廖化这样最次的人物,去担任北伐先锋的重要大任了。
所以“蜀中无大将”,绝不是指蜀中不出产人才的意思,读历史,要明白透彻,这个问题,我将在下文中详细的分析。
这些“荆州派”,在蜀汉的集团中,身居高位,掌握大权。
这些人因为跟随刘备时间早,为蜀汉的建立,立有大功,因而更受刘备的信任。
在蜀汉的集团中,只有极个别的,非荆州过来的人,因为其突出的表现功绩,才会得到重用。
王平则是其中之一,但不管是王平,还是后来的姜维,都并非蜀中之人。
那么相比于当时的王平和马谡呢?
王平原本曹魏的降将,而且刚投过来不久,他的资历太浅,能说的动,说的服,相当于蜀汉元老级别的马谡吗?
王平的资历,在当时实在太浅了。
那么我们又何必还要疑问?诸葛亮在街亭上不用魏延吴壹,或让他们和马谡配合的原因了吧?
诸葛亮排除众人的异议。
用一个从未参加过一场实战,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担任北伐先锋的重任,诸葛亮也希望马谡在街亭的一战中,拿出成绩来啊!
马谡呢?
同样也是如此啊!
马谡知道自己担任先锋的重任,他难道不想一战成名,一战成功吗?对得起诸葛亮破例提拔他的期望吗?
所以,马谡会主动请命去守街亭。
求之切,最易失,盼之切,越不达,不周密的考虑问题,是最容易犯错误的。
诸葛亮这样的圣人如此,又何况其他人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