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心得,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016-09-13 06:51:00)
标签:

历史

情感

分类: 传统文化篇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是做到君子为人的要求,也是考查人的最好方法。
                                                                                                               19、3、21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我的心得感悟:

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先做后说,这是因为君子重于行动,而不以言取悦,逢迎于人。

而小人了?则是敏于言而惰于事,小人以言谄媚,取悦于人。

说而不行动的人,如果是一般的情况,一般的人,那顶多只是不信守承诺,言而无信,个人的信用有那么一点点问题,但如果是有一些极个别人,他们不仅热衷于说,而且还好创造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理论出来,说得天花乱坠,可是从来不愿做一点点实际的行动。

 

先做后说,还是先说后做,但如果是知人用人则必须是先做后说这样的人,而一个人的做,则又启现在他的个人特征上,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启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800多人流窜至浙江慈溪,进攻龙山所。明军一万多人前去迎战。明军总兵力是倭寇的十几倍,按照常理,可以全歼倭寇。但是熟悉明军战斗力的倭寇却毫不在乎,不但没有逃跑,反而分成三路,由三个头目分别率领,主动进攻明军。滑稽的一幕出现了,明军各部迅速崩溃,四散奔逃。一名刚刚上任的年轻参将怎么也无法让部下不逃跑,于是自己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射三箭,把三名敌军头目都射死了。正在逃跑的明军见状,就又跑回来集合。倭寇士气受到打击,就退去了。

 

       这名三箭退敌的参将,叫做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蓬莱)人。 明军的腐败无能让他深感震惊。使得戚继光萌发了自己训练军队的想法。

 

 戚继光的招兵标准是:

     凡是那些脸皮白净、行动伶俐、看见官府的人也毫不顾忌的人,都不要。因为这些人都是城市的油滑之徒,关键时刻靠不住,会开溜,而且还会拉着其他人一起溜。万一被上司抓住,他们又有足够的口才嫁祸于他人。

 


从戚继光招兵的标准来看,是选择那些勤于做(皮肤黑足以证明),而不以言谈口才自诩的人。实际也符合孔子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勤于做,讲求实干的人往往口才方面未必是伶牙俐齿。




先做后说,先说后做,一个人的身体特征,人生旅历,一定会在这个人的身上有所体现,所以任何事,看真伪,要多做实际调查,少问,他人之口,未必真实,问往往就是一种懒惰行为。

 


后世的曾国藩训练湘军,实际也是取法于此。

孔子说先做后说才是君子,但还有一种人,就是那些光说不做,只说不做,说而永远不做的人,从不实干的人,实际是野心家,要警惕这些人。

白平

一六年九月十三日整理

后记:

戚继光招兵,远择皮肤黑,实际是一批勤劳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古代是农业社会,今天的工人未必皮肤黑,这是室内室外不同劳动的原因,但不管哪一种情况,身体发肤也一定仍有所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