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心得,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

(2016-07-12 08:20:29)
标签:

历史

分类: 传统文化篇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感悟:




       其一、这里的礼实际是指古代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为统治阶级统治社会治理国家服务的。和今天文明礼貌中礼的含义完全不同。



       其二、“和为贵”这种思想实际是妥协的产物,是为了稳定社会,上层阶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措施,孔子生活的年代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过渡时期,所以在当时孔子的这种思想具有一定先进性。



       其三、我们中国的封建社会和西方的封建社会,制度上实际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是农奴社会,是被圈在农奴主的庄园里没有自由活动权利的境遇比奴隶好一点的农奴。



       而我们中国是有自由活动权利的农民,是农民和地主的关系。在政治制度上,西方是分封建制,类似我们夏商周三代时期。



       而我们中国是实行的大一统制,彻底削夺了地方诸侯的势力。



       其四、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妥协不是无条件的无原则的妥协,为了创造所谓的和谐,而丢失原则破坏规章制度,这种“和为贵”也是要不得的。孔子生活的时代,不但周天子的威信不如从前,就连诸侯国之间,也常出现,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所以孔子的这种“不能为和而和”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维护国家的正常社会发展,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启示:
一、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对我们今天处理国际问题,尤其是针对美国最近在南海问题上,搞出一个所谓国际仲裁,有特别的意义。

 
我们中国在主权的问题上决不能让步 !


 

二、现在有一种人无原则的提倡和平主义,更应该多看看论语,看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不要做自乱其身,自乱其国的事!

 


 

三、从个人教养修养上讲,不喜怒形色,能有效控制,克制自己的情绪,才是智者的表现,才能有利于和!

 


 
这一点我们得好好努力 !


白平
一六年七月十二日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