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时评 |
分类: 传统文化篇 |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孔子以温良恭俭让的坦诚能让人家主动把国内的政事相告,温良恭俭让这也成了后世对人,君子之道,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然而孔子当时每到一诸侯国礼遇虽嘉,但孔子的思想却并没被哪一诸侯国采纳,这是因为孔子的思想不适合当时各诸侯国纷争,存亡之道面临的急切问题,而后世天下一统时被当作圣人看待,这是乱时以国自强为第一要务,治世时以治人治心,时为所需。
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俭朴,前四点人容易做到,而让,谦让这是说起来易,真正做到难,吾虽常自勉之,但依然感觉相距甚远。让,取决于心,世上之事,有可以争,也有不可以争,让字取决于心。
让,气也,气,心也,斗心斗气,劳神伤心,名亦为所伤。故心能忍,则安 。求君子之道,让不能悟,前四者皆枉然!
白平
一六年六月三十日整理
http://s13/mw690/00628pVJzy71mO4ZrpGbc&690
偶然发现的一张图,转来开心一笑 !
恭字学得挺好,发挥到了极致,而温、良、俭、让,就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