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http://s2/small/002BDC93zy6K3SVACxb11&690
guoxiumei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老师备课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学情分析。把学生真正研究透了,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了,这里说的就是学情分析的意义。我觉得,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备课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否则无论怎样精彩的教学也是无效的。
因为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复杂性,所以读懂学生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学生,并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周围的世界,思考问题,并科学的进行学情分析,由此在教学中进行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而学生却有可能是听得云里雾里。
要了解一个学生的态度,既可以分别考查态度的三个成分,也可以同时考察。特别要注意,人们有时难以从外显的行为推断出一个人内在的真实态度,嘴上所说的常常不能付诸行动。态度中行为倾向成分可以独立于其他两个成分之外,这一点对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所谓的态度教学,其实只是态度的认知成分或情感成分的教学,而这些成分可能同行为毫无关系。学生分析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用教学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减去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剩下的就是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者的分析可以从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分析,甚至也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学习者我们还可以从学习风格来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分析我们可以考虑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如何,相关的学习能力、相关方法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学生对于这个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产生哪些错误,如果出现问题时教师如何设置台阶来解决这些问题。
1 、 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构成一个人性格特征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特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学生对学习态度可以从他们对学习的意义的认识,在学习中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情绪、情感体验及在从事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或消极行为表现出来。在教学设计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2 、分析学生的起始能力
学生的起始能力是不同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主要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准备水平等。实践表明,如果仅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无视学习者起始状态,那么所制定或选择的教学策略就会缺乏针对性而失效。如果说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制定或选择教学策略的关键,那么对学生起始状态的分析则是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的基础。
3 、分析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健康背景
教学时,新授内容必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运动经历、健康等背景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不管是正规途径习得的、还是非正规途径习得的,都会在接受新知识、运动技能与情感,理解新知识、运动技能与情感,重构新知识、运动技能与情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运动技能结构、情感结构中发生作用。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分析学习者的知识、运动技能、情感等背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