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公开课教案《比例尺》
(2014-03-27 21:20:41)
					
											标签:
																				
                            教学 | 
					分类: 教学设计 | 
数学 公开课教案
| 
 教 学 内 容  | 
 授 课 教 师  | 
 赵海鱼  | 
 授 课 年 级  | 
 六  | 
 授 课 时 间  | 
 3月21日  | 
||
| 
     教 学 目 标    |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 
|||||||
| 
   教学重、难点    |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 
|||||||
| 
   教 学 过 程  | 
   
   | 
   教 学 步 骤  | 
||||||
| 
     标 (   | 
 一、课前游戏:脑筋急转弯 一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2分钟,为什么? 二、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如果我们想把整个中国的地域一眼望尽,有没有可能呢?今天老师就把中国地图带进了课堂,你知道人们是怎样把960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国画在这张没有电视屏幕大的地图上的呢? 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 
 1、多媒体出示课件(蜗牛图) 2、学生回答。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4、教师出示中国地图。 5、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6、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 
||||||
| 
                   学 ( 15                           | 
 一、了解比例尺的用途: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大小不同的中国政区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为什么大小变了而形状没有变?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你还见过哪些例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自学课本48——49页的内容。 2、汇报自学成果。 3、学生看课件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4、四人小组讨论: (1)、10:1和1:10一样吗?为什么? (2)、机器零件图中的2:1是什么意思? (3)、在例1中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时应注意什么? 5、小组派代表在班内汇报交流。 6、集体订正。 7、想一想,议一议。 
  8、2人小组讨论:(1)、比例尺有什么特征? 
  9、教师提出:有关比例尺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汇报。 3、教师讲解。 4、学生汇报自己见到的例子。     5、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6、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7、出示课件。   8、教师参与学生讨论。           9、出示课件。     10、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 
||||||
| 
       讲 ( 5   | 
   教师重点强调: 一、比例尺的特征——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线段比例尺    | 
     1、出示课件。   2、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 
||||||
| 
   练 (     | 
   1、  
  2、实践运用: 
     | 
   1、  2、  3、  4、  5、   | 
||||||
| 
   测 ( 7   | 
 课堂检测: 一、我会判断: 
1、60:1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的60厘米。(  
2、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小。(  二、解决问题:    | 
   1、  2、  3、  4、  5、   | 
||||||
| 
 结    | 
 谈一谈: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 
   1、学生同桌交流。 2、指名班里汇报。    | 
||||||
| 
     板   | 
 
比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
| 
   课 后 反 思  | 
 
测试合格人数13人,合格率100%,优秀人数12人,优秀率92.3%。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