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2013-03-30 21:44:03)
标签:
教学 |
分类: 教学设计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从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境引出求李叔叔上下午路程之和,这为概括加法交换律提供了具体事例,进一步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目标: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2、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教具准备:
1、课件
教学过程:
加法交换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先不说猴子们什么反应,老师想先听听同学们怎么想的?(指名回答或自由回答)
2、导入新课
师:王叔叔的办法正是运用了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同学们的推理到底对不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知识---加法交换律。教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显示)
二、问题导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出行时,你们通常会选用哪种交通工具?李叔叔他也很喜欢旅行,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课本27页主题图寻找答案。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①学生独立观察
3、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大组交流发现,并试着概括规律
③指派小组代表汇报,集体更正,教师给回答对的小组加分。
④教师板书定律
课件显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来表示,那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①学生思考,回答
三、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填得准
250
2、判得对
①甲+乙=乙+甲
③37+45=47+35
3、先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小组内核对
③教师与学生订正,教师点拨:37+45=47+35虽然是个等式,但加数大小变了,加法交换律的前提是两个加数大小不变只是交换了位置,因此这个等式不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课堂检测
③□+☆=☆+■(
⑤83+24=23+84(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30★)
五、课堂延伸
=(
=(
六、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看看自己是否把学习任务完成,并自己给自己本堂课的学习情况打分。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例1:
40+56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