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践“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案例

(2017-12-18 14:45:27)

《实践“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四则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具准备:

 

课件   图片

教学

过程

导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下面来总结一下都学

了哪些内容?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4人一组先自行整理本单元知

识。

 

知识

梳理

重点

强化

一、回忆梳理 构建网络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知识网络图 

以学生为主导,相互交流梳理知识,形成网络,感受合作的乐趣。

综合

练习

复习

提高

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

1. 学生计算后思考

①先算一算? 

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先算除法、乘法,再算加法。 

    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

除法,仍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交流

 

 

引导

教学

过程

导学设计

设计意图

综合

练习

复习

提高

2. 计算:(440280)×(300260 学生计算后思考

①先算一算?  

    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

注意什么?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法。 

    师总结: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或者说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

算)小括号里面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综合练习

(一)基础练习

我会填

1350170的差除以60,商是(     

2、一个数同0相乘,积是(     );0除以一个(      )的数,商是0

3、小明用了4个星期把一本钢笔写字本写完,一共写了560个字。她平均每天写(      )个字。

4、每瓶饮料3元,买6箱(每箱12瓶)要(     )元。

5、游乐园里买一张电动火车票3元,2人一起玩5元,2人分开买票贵(     )元。

6、小明参加800米跑步大赛,她每分钟跑了280米,跑了2

钟后,离终点还有(       )米。

7、轿车2小时行了14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280千米需要(    )小时。

8、小红第二季度共交了水费138元,小红第二季度平均每月交了(     )元。

9、王亮期末考试语、数、英三科总分为286分,已知语文、数学的平均分为98分,则英语考了(     )分。

 (二)提升练习 

113565的和除以157的差,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为(   

A135+65÷15-7           B、(135+65÷15-7 

C135+65÷15-7      D、(135+65÷15-7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正确的列式为(      

A850÷3                B、(850+100÷3      

 C850-100÷3       D、(850-100÷3

3、师傅4天加工了52个零件,按照这样计算,加工416个零件要(      )天。   A52÷4×416        B416÷52C416÷52÷4         D416÷52÷4

4、小玲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8页,是第二天看的2倍。这小玲这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正确的列式是(    

A48×2     B48÷2    C48+48×2      D48+48÷2

 

 

 

 

交流

 

 

 

强调

 

 

 

 

 

 

 

分层练习

引导学生深化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答问题。

 

 

小 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成就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