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低段的阅读教学

(2017-04-17 13:16:50)
分类: 语文教研

小学语文低段的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以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从认读到理解、积累、运用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奏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只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所以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入情境通读

阅读的乐趣在于品味词句、体会感情、陶冶情操、丰富人生。为了学生尽快能通读课文,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那就会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语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咏鹅》一文,虽然是一首古诗,但课文配了一副很漂亮的插图,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让学生说说插图中介绍了鹅的哪些神态和动作,有哪些字词是表示颜色的,有哪些字词是表示神态的,其中描写动态的词语有哪些,描写静态的词语有哪些,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了,加上课文的插图就是古诗内容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出来,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古诗是怎样描写白鹅在绿水中嬉戏的动态画面,为朗读作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出示主导词熟读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明明白白,就拿词句的理解来说吧。 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一般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把课文读得正确,在读中认会生字。接着是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达到读通。学生读准和读通的过程也是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有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陶行知先生曾对读懂的含义解释说:“要能理解文章内容,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在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边看主导词(关键词)边读课文,再边看主导词(关键词)边讲课文,讲不出再读课文,最后不看主导词(关键词)讲课文,讲不出还可以再读。这样,儿童得到多次朗读、讲述的机会,不仅把课文读熟了,还通过口头讲述理解了课文内容。如教学《雷雨》课文第一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教学时,让学生知道这一句写什么(乌云)。再找出写“乌云”的词语:满天的、黑沉沉地、压。再出示幻灯“乌云压下来”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乌云黑、来势猛、范围广的特点。还有第三节说:“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越……越……”的用法,可先让学生填空,然后仿写句式,从实际语言中了解和掌握“越……越……”用法。

三、带着问题理解读

熟读是理解的前提,但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理解能力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1)根据课文内容有顺序地提出若干小问题(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作答,然后不看课文回答。同座或同学互相问答,反复练习。如果儿童答出这些问题,说明对课文已初步理解。(2)在学生读时,教师可以适当穿插讲解,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

四、根据情境表演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总目标中规定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首先是学生自己读书,真正把课堂学习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一节课40分钟,能不能用大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自己读书和讨论交流?让他们在他们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和讨论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低年段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且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时教师可以还学生一个自由地空间,创造情景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让他们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教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赠汪伦》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人非常满意,把李白和汪伦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不但理解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而且快速背出了古诗。

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受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像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3、荷叶圆圆
后一篇:2017年04月1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