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画风》 张巧英
(2016-05-23 13:04:31)
标签:
365 |
分类: 语文教研 |
《画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的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并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在课堂伊始适时的将古诗引入教学,既给学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又积累了古诗。如果学文后再回顾一下《风》这首诗,学生积累古诗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又能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诵读行为,让诵读成为习惯。)
2、
3、
4.小朋友表现的真棒!风不仅可以说,可以唱,还可以画,今天咱们一起学15课《画风》一起读,指导读准字音:画风
5.风,看不见,摸不着,小朋友是怎么画出来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下面请大家轻声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一画或者问问身边的同学,也可以看看课文中的注音,自己再多读几遍。
6.交流讨论:你遇到什么字不会念?你是怎么解决的?
会读了,你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查字典,问同学,联系上下文猜出来的)
不会读(什么字?在哪一句中?请小朋友来帮助你吧)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实践证明,这种融洽的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是认字、写字。拿认字说,数量多,任务重。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一切能够调动孩子主动认字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再巩固认字效果。让枯燥乏味的认字有趣起来。)
7.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吗?(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事)板书三个朋友的名字
二学习要认的生字
1、
2、 认识这些生字吗?你是怎么记住的呢?请几个同学说说识字的方法,再出示课件:没注音的孩子的名字,男女生分开再读。
3、
4.这些生字都是人物的姓名,每个小朋友如果在生活中都能留意身边的姓名,你们还能认识更多的字呢!
(此刻,教师根据所学生字的特点——三个生字都是姓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课外,引向了生活,帮助学生拓宽了识字空间。)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在生活中认识了那么多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生字。老师相信,在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认真地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地去积累,一定能记住更多的字,成为咱们班中的“识字大王”!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识字途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去留意周围事物,对生字的认知大有帮助。如在家中,看电视、读书报时可以积累汉字;在路上,看广告,读店名,可以积累汉字;在班中,发本时多留意一下同学的名字,同样可以积累汉字……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促使学生能自发地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有意注意,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舞台。)
5.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词语, 想请教同学们(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6.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去了,老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倾听。
三. 精读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老师检查看看你们是否读懂了句子,出示句子投影(三句对话)
2、你发现了什么?(都没有标点)
3、
4、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始终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这一教育理念。在抓重点句子品读课文的环节,更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品读语句,体验情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从而领会文本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所代表的不同语气来。)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是啊,他们都会画风,那这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请大家拿出笔,在文中划一划。
2、投影出示有关的四个句子,他们画的风藏在哪里?(你从哪里看出风来了?)我们先来看看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请大家齐读第一句话:
提问:A、这一句话中你从哪里看出风来了?学生汇报后板书:旗子
B、是呀,宋涛也看出来了,谁来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惊喜的语气,大声的说)请几位同学练习说
C、出示课件,这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旗子被风吹得飘起来了(转换成被字句的练习)
总结:在赵小艺画的这幅图中,我们从旗子飘,可以看出风来了。
2)其它的三幅图中,从哪里也看出风来了?
理解陈丹画风的办法:
A、 她画的是风吗?你从哪里看出了风来了?
出示句式练习:是风,风把
B
C、 板书:雨丝
(突出语文教学特点,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语文就是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姓语,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感受并通过朗读将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例如在这一环节教学时,以学生的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会画风的过程,认识到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同时通过说一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课件出示小练习:那我们现在来做做这个练习
(
4、小结:我们可以从随风飘舞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看出风来了。这三个好朋友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画得多好呀!连风儿也来夸奖他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
读一读。(出示课件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5、学完了课文,你们喜欢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夸夸他们吧……
6、老师总结:他们很聪明,想象力强,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7、最后我们再读一遍全文
(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回归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让“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俗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更让它来影响学生的一生!)
五、写字(学习生字;杆,涛)
1、我们认识了生字,读了课文,还知道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了,现在咱们来学学写字(出示课件:我会写)
师板书生字“杆”“涛”,问: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相似点,以及写时应注意什么?
2、打开书看看,还有像这个结构的字(左右结构),找出来一起说说
3、现在拿起笔,摆正姿势,把这几个字写一遍。
六、总结全文:
a)
b)
下节课,我们还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画风、来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