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些方面的教学让我很是为难。语文教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在教学中随之产生的困惑也多。在这里我整理了几点,希望和老师们多多指教。
一、生字词的教学。
生字词的教学到了高年级虽说已经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了,但却又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自觉程度也不一样。程度好的学生,能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很扎实,课堂上检查一下就可以结束这个环节教学;可程度差的,不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不好,课堂上紧紧是简单检查,效果不好,还需要再次告诉他正确的读音,正确的书写,以及词语的解释和如何运用,否则,读音不会读,字不会写,更不用说会用了。听写生字词,错误率高。生字词的教学,所用时间长短的问题,让我困惑。用得时间少,程度差的学生掌握不好,用得时间多,对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又过于简单。照顾中间的同学,程度好的同学学习热情受影响,程度差的同学依然掌握不好。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年级的学生,虽说早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阅读了一部分书籍。但由于学生阅读时缺乏方法,所以阅读只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读后你让他说读得是什么内容,可能他就说不出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有效的方法指导,同读一本书的阅读训练,读后有思批注式阅读应该成为五年级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基准。提高阅读能力,功夫在平时,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发挥教材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荐可读的优秀读物,相信,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三、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作文教学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害怕写作文,没有写作兴趣和激情。一到写作文时就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就是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缺少真情实感。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有一本《优秀作文》之类的书,在写作的时候,有的学生直接看作文选照抄下来。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也很头疼。我们不禁想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对身边的事物真的一点感受和触动都没有吗?还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谈谈作文教学中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造假”现象严重.
现在,很多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买了几本作文书,希望孩子能通过多读而写出好作文。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在老师布置了作文以后,不是去思考应该怎样去选内容写作文,而是去翻作文选,看看上面是否有类似的文章,如果有,则一抄了事,或者略作改动进行抄写,有的孩子甚至从网上找作文进行抄写。所以,现在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满篇:一写做好事就是“拾金不昧”、“帮助残疾人”;一写老师就是“自己生病了,老师到医院看望,病好了老师给自己补课,”“老师带病为我们上课”、“老师生病了还在为我们备课、批改作业”;一写理想就是长大了当“老板”、“经理”、“科学家”„„如此等等,此类没有个性特色,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小学生作文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2.家长 “帮”孩子写作文。
她坐在一旁说,孩子呢则像个记录员似的“唰唰”地动着笔。“妈,这件事明明不是这样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懂什么?这叫艺术虚构!就这样写着!”被无端的一顿数落,孩子心中所有的真实都被抖落了。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对作文充满了迷茫。
3.学生实践、体验、积累较少,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不能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学生劳动的经验真可谓是少之又少,况且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不敢轻易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大自然.从多角度观察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思维过于天真,过于幼稚,学生大多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