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李红艳)
(2019-12-18 10:33:47)分类: 教育教学 |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创设好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我曾有这样一个课例: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例4:上午冰雕会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9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在教学中,有位学生对什么是“保洁员”提出了疑问,许多学生发出哄笑。这位教师不但没有责怪这位学生愚昧无知,反而鼓励了他,同时在解决“保洁员”就是“环境保护清洁员,并要负责游人全天的卫生”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清条件中的游人与保洁员的区别,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提问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决心。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一些发自内心却又异想天开的问题,看作是旁门左道,是“有意捣乱”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所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
三、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式简单问题都有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决不能因为问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就是教会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凡是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都要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用结合。如在学了“圆的面积”后,我安排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家里的相关圆的实物数据,并调查造一张普通家庭圆桌一般大约用多少平方米木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解简单应用题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无论整数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都是一样,它们有共同的教学规律。打好整数、分数简单应用题的基础就为解复合应用题做好了准备。
后一篇:教育小故事(任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