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园园)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培训心得
(2019-04-15 21:44:05)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培训心得
卫辉市顿坊店乡前稻香完小:王园园
2019年4月12日-14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两天半的时间,我认真倾听了俞正强、姚铁龙、顾志能、柏继明、施银燕、徐长青、武丽霞、唐彩斌、华应龙、刘松十位名师的课例和讲座。他们的课真的体现出来了“深度学习”,他们不愧是名师,他们的课堂真的能称作“名师课堂”。短短两天半的培训,我收获剖多。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俞正强、顾志能、施银燕、徐长青、华应龙这五位教师,同样我感觉他们的课是最精彩。
俞正强老师讲授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他没有课件,就单纯的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把本节课讲得精彩极了。俞老师以教具“饼”引入,在“小半个”学生用“三分之一”表示出来时,他得知学生已学过分数时,他不慌不乱,他说:“那我们再学习一次吗?时间这么宝贵,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深度学习”,正好对应了这次活动的主题。这节课俞老师紧紧围绕“是怎么得到的?”,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表示的含义。本节课俞老师让我们知道了两个明白,第一个明白是把生活语言:2个、1个、半个、小半个转化成数学语言。第二个明白:半个、小半个是怎么得到的。俞老师最大的特点是用数学的形式记录生活中明白,用人人明白的来教数学,整理成文字,再整理成数字。
顾志能老师讲授的是《线段、直线和射线》,首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课题有什么问题?学生很自然的说,射线长什么样子?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线段二年级学过,那直线呢?学生对直线的前概念是直的,顾老师让学生先后两次画直线,让学生理解直线的另一个特点向两端无限延伸。顾老师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创新,学情是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接着顾老师把本节课的备课思考进行分析:一、什么是学情?二、学情的重要性。三、如何基于学情创新教学?
施银燕老师讲授的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看到课题,进行三部曲:有什么想法、生活中的例子、提出什么问题?当学生猜测体动成体时,能不能画上句号,并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不需要画句号,我们可以画问好,感叹号,省略号。先通过动态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动成超长方体,然后探究规律。如果最后出现四维图形的图片就更棒了!
徐长青老师讲授的是《分数的意义》,首先师生问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扑克牌引入,讲解透彻,当把一张扑克牌平均分成2份时,每份是半张,对学生进行不破坏扑克牌教育。本节课学生对单位“1”,分数单位,一个分数有几个分数单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真的是从简约教学,到简约教育。接着徐老师对好课堂是要有感觉的进行,对三感、三觉进行诠释。代入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直觉+知觉+智觉=慧觉。
华应龙老师讲授的是《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课前让学生从第一组到第六组依次举手,组内推荐组长,并让学生说组长是干什么的。先看课题,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生信心满满,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一组完成,得出“事非经过不知难”,难在哪?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然后再次合作。成功组讲策略,失败组讲失败的原因。华老师只讲了3阶的正方体,当出示下课了,我还在沉浸其中,相信其他老师和听课的学生也有这种没有听够的感觉,真的是没有过瘾。
通过名师的课堂,我有几点感受:(这些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欠缺的。)
一、 他们对学情比较了解。
二、 小组合作有时效性。
三、 课件和板书没有丝毫重复。
四、 练习题设计有梯度。
经过两天半的学习,我认真听几位名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回味自己将近六年的教学生涯,我感觉我的课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平时的一节课往往就是一节课,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课堂的深度和深度学习。我会继续努力,多向他们学习,好好看笔记,以他们为前进的榜样。
卫辉市顿坊店乡前稻香完小:王园园
2019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