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作业质量(李红艳)

(2019-03-28 09:52:21)
分类: 教育教学

一、改进作业策略

1、保证作业时间

近年来,“减负”之风袭卷中国大地,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高年级学生,课后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为此,我在学生中提倡“学得认真,玩得愉快”之风。每节课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表意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课学完,每节课留5到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作业的时间,也能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导差生,减少错误的机率。

2、科学布置作业

全班几十个学生,智力有高低之分,能力有好坏之差,基础也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布置作业时,如果千篇一律,就体现不出个性,作业过于深奥,对中下水平的学生是一种有损自信的伤害,会使他们因尝不到成功的喜悦而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差生的教学与转化;作业过于简单,对优秀生而言,却是一种浪费,会令他们的水平裹足不前。布置作业时,怎样才能既满足到优秀生,也能兼顾差生呢?布置作业时,我在必做题的基础上添加个“每日一题”,如: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每次作业添加几道基本题让他们完成,由浅入深地训练他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对于成绩优异、思维敏捷的同学添加几道有一定难度的附加题,以训练他们的思维。

3、培养检查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做的事,可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有些题目规定检验的,学生或许会形式上应付一下,可没要求的,就根本不知道学生有没有检验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给检查的方法。第一步,再读题目与要求,看所选用的方法是否符合题意;第二步,检查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抄错,有无遗漏;第三步,检查计算顺序是否有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2、每次做作业前都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一定要检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3、作业尽量面批。经常抽查学生,让他们说出检查的方法与步骤,“逼”着学生批改前先把作业检查一遍。4、作业批改后,要学生将做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强化所学知识。

4、巧用激励手段

每当我们查作业时,总不时会发现有漏交、迟交的现象,什么原因呢?当然,一时贪玩忘了做也是常有的事。但究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对作业缺乏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作业本身产生兴趣呢?除了在布置作业时加强习题的趣味性外,最主要的还是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的方法有很多。一开学,我就从文具店里买来几个小印章,印章中有“一级棒”、“好”、“有进步”等刻字。对于作业做得既对又好的就盖上一个“一级棒”,进步较大的同学则印上“有进步”。每次作业下来,同学们总会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谁得了“一级棒”,谁得了“好”。一个星期后,我就会选出获得印章最多的三位同学,把他们的名字用红粉笔写在班级的公布栏上。连续三次上公布栏的同学,还可以得到我的一份小奖品。因此,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风气在班级中形成了,同学们都把作业看成了一种比赛,个个都想争第一,字体越写越工整,格式越来越漂亮,而且为了每次都能得个“一级棒”,同学们更认真听课了。

5、善用批语

批改作业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评语。千万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评语,它的用处可大着呢?一方面,它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要沟通,谈话自然是最好的方式,但全班几十个学生,要找他们谈话那得费多大精力呀,所以在批改作业时,加上一两句简短的话,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如:对于过于文静、害羞的同学可写上“你上课很认真,可我却从未听到过你与同学讨论的声音,我真期待……”;对于上课爱搞小动作或讲话的同学,可写上“你很聪明,如果上课再认真一点,相信你会更棒!”;对于粗心大意的同学写上“你看,又写错了,下次可要注意了!”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你的字真漂亮”、“有进步,继续努力”、“你的想法真奇妙”等评语,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

其实,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做数学作业,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二、培养习惯策略

1、严之有格,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计算规范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和保证,在解题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整洁。草稿是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草稿杂乱、潦草所致。我要求学生配备专用的草稿本,草稿本也统一格式:草稿本上编写的题号与作业本上的题号、题目要一一对应,书写也要工整,字迹清楚。草稿本与作业叠放在一起随时待用。做题草稿的规范,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查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学生而言,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作业中计算不规范的错误一定要订正;书写不工整一定要及时指出,并在作业本上写上:“字写端正,争取优秀!”、“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工整!”等简短评语。对普遍出现的错误在课堂上详细讲评,对重复出现错误的学生“开小灶”,对计算规范执行情况让学生进行自查、互查,对草稿书写规范执行情况采取草稿本随同作业本一起交,我像批改作业一样详细批改草稿,对草稿中的错误同样要求学生认真订正。

2、家校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习惯于陪读,回家作业家长读一题,讲一题,学生做一题,给孩子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感。也有的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完成就了事,检查这是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看到有错误时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该怎么怎么改,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作业不认真,等待父母检查的习惯,考试时不能够自己主动检查。针对这种状况我与家长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其实,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名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作业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书写是否端正,卷面是否整洁。而至于正确与否,一般家长只要告诉孩子今天作业有错误,而哪几题则要求孩子自己主动查找,他查找出来,并及时订正了,家长不要吝啬表扬激励。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3、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觉得有兴趣,那么学习的全过程才会是一个主动的、轻松的过程。每次计算结果出来之后,进行检查和验算是非常必要的,激励学生检查时要做到耐心细致,应先对照原题,看是否抄错数据或运算符号,再看算的过程中每步是否有顺序和计算上的错误,是否有脱式写错的地方,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验算或估算的方法来检查算得是否正确。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我给予不同的激励机制。有的学生作业明显进步就写上“你进步了!”、“进步很大,希继续努力!”、““字越来越端正、美观了!”、“真棒!”等激励的评语。凡对计算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的作业,打上几颗红五星或给一个“苹果”……这样学生们的作业书写、作业质量越来越好。

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里的优秀作业,并把有进步的学生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同时让他介绍自己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告诉其他学生要向他们学习。优秀作业、进步作业,每周进行一次评比,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并奖励。当然在之前制订出评比标准:(1)必须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无抄袭现象。(2)按时按量完成作业。(3)作业正确率高。(4)作业字迹工整。

另外,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很努力、很认真地在做,总是要错。所以用同样的标准对待不同的学生,有时侯会让一些学生觉得很难,以致挫伤他们的积极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学困生)可以降低要求。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做作业时,都会比较自觉地做到字迹清晰,自觉检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总之,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花时间,费精力,抓细节,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让学生的数学作业质量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改进作业策略

1、保证作业时间

近年来,“减负”之风袭卷中国大地,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高年级学生,课后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为此,我在学生中提倡“学得认真,玩得愉快”之风。每节课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表意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课学完,每节课留5到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作业的时间,也能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导差生,减少错误的机率。

2、科学布置作业

全班几十个学生,智力有高低之分,能力有好坏之差,基础也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布置作业时,如果千篇一律,就体现不出个性,作业过于深奥,对中下水平的学生是一种有损自信的伤害,会使他们因尝不到成功的喜悦而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差生的教学与转化;作业过于简单,对优秀生而言,却是一种浪费,会令他们的水平裹足不前。布置作业时,怎样才能既满足到优秀生,也能兼顾差生呢?布置作业时,我在必做题的基础上添加个“每日一题”,如: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每次作业添加几道基本题让他们完成,由浅入深地训练他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对于成绩优异、思维敏捷的同学添加几道有一定难度的附加题,以训练他们的思维。

3、培养检查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做的事,可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有些题目规定检验的,学生或许会形式上应付一下,可没要求的,就根本不知道学生有没有检验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给检查的方法。第一步,再读题目与要求,看所选用的方法是否符合题意;第二步,检查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抄错,有无遗漏;第三步,检查计算顺序是否有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2、每次做作业前都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一定要检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3、作业尽量面批。经常抽查学生,让他们说出检查的方法与步骤,“逼”着学生批改前先把作业检查一遍。4、作业批改后,要学生将做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强化所学知识。

4、巧用激励手段

每当我们查作业时,总不时会发现有漏交、迟交的现象,什么原因呢?当然,一时贪玩忘了做也是常有的事。但究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对作业缺乏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作业本身产生兴趣呢?除了在布置作业时加强习题的趣味性外,最主要的还是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的方法有很多。一开学,我就从文具店里买来几个小印章,印章中有“一级棒”、“好”、“有进步”等刻字。对于作业做得既对又好的就盖上一个“一级棒”,进步较大的同学则印上“有进步”。每次作业下来,同学们总会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谁得了“一级棒”,谁得了“好”。一个星期后,我就会选出获得印章最多的三位同学,把他们的名字用红粉笔写在班级的公布栏上。连续三次上公布栏的同学,还可以得到我的一份小奖品。因此,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风气在班级中形成了,同学们都把作业看成了一种比赛,个个都想争第一,字体越写越工整,格式越来越漂亮,而且为了每次都能得个“一级棒”,同学们更认真听课了。

5、善用批语

批改作业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评语。千万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评语,它的用处可大着呢?一方面,它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要沟通,谈话自然是最好的方式,但全班几十个学生,要找他们谈话那得费多大精力呀,所以在批改作业时,加上一两句简短的话,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如:对于过于文静、害羞的同学可写上“你上课很认真,可我却从未听到过你与同学讨论的声音,我真期待……”;对于上课爱搞小动作或讲话的同学,可写上“你很聪明,如果上课再认真一点,相信你会更棒!”;对于粗心大意的同学写上“你看,又写错了,下次可要注意了!”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你的字真漂亮”、“有进步,继续努力”、“你的想法真奇妙”等评语,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

其实,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做数学作业,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二、培养习惯策略

1、严之有格,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计算规范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和保证,在解题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整洁。草稿是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草稿杂乱、潦草所致。我要求学生配备专用的草稿本,草稿本也统一格式:草稿本上编写的题号与作业本上的题号、题目要一一对应,书写也要工整,字迹清楚。草稿本与作业叠放在一起随时待用。做题草稿的规范,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查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学生而言,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作业中计算不规范的错误一定要订正;书写不工整一定要及时指出,并在作业本上写上:“字写端正,争取优秀!”、“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工整!”等简短评语。对普遍出现的错误在课堂上详细讲评,对重复出现错误的学生“开小灶”,对计算规范执行情况让学生进行自查、互查,对草稿书写规范执行情况采取草稿本随同作业本一起交,我像批改作业一样详细批改草稿,对草稿中的错误同样要求学生认真订正。

2、家校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习惯于陪读,回家作业家长读一题,讲一题,学生做一题,给孩子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感。也有的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完成就了事,检查这是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看到有错误时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该怎么怎么改,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作业不认真,等待父母检查的习惯,考试时不能够自己主动检查。针对这种状况我与家长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其实,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名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作业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书写是否端正,卷面是否整洁。而至于正确与否,一般家长只要告诉孩子今天作业有错误,而哪几题则要求孩子自己主动查找,他查找出来,并及时订正了,家长不要吝啬表扬激励。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3、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觉得有兴趣,那么学习的全过程才会是一个主动的、轻松的过程。每次计算结果出来之后,进行检查和验算是非常必要的,激励学生检查时要做到耐心细致,应先对照原题,看是否抄错数据或运算符号,再看算的过程中每步是否有顺序和计算上的错误,是否有脱式写错的地方,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验算或估算的方法来检查算得是否正确。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我给予不同的激励机制。有的学生作业明显进步就写上“你进步了!”、“进步很大,希继续努力!”、““字越来越端正、美观了!”、“真棒!”等激励的评语。凡对计算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的作业,打上几颗红五星或给一个“苹果”……这样学生们的作业书写、作业质量越来越好。

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里的优秀作业,并把有进步的学生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同时让他介绍自己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告诉其他学生要向他们学习。优秀作业、进步作业,每周进行一次评比,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并奖励。当然在之前制订出评比标准:(1)必须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无抄袭现象。(2)按时按量完成作业。(3)作业正确率高。(4)作业字迹工整。

另外,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很努力、很认真地在做,总是要错。所以用同样的标准对待不同的学生,有时侯会让一些学生觉得很难,以致挫伤他们的积极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学困生)可以降低要求。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做作业时,都会比较自觉地做到字迹清晰,自觉检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总之,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花时间,费精力,抓细节,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让学生的数学作业质量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分享: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