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风格(刘软红)
(2018-04-03 16:18:0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感想 |
我的数学风格
前稻香完小刘软红
想来我和数学的渊源真的是可以追溯到小学。小学时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及格线处徘徊,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喜欢给学生起外号的老师,比如给那些学习好的起:小电脑、小蜜蜂等等,而给学习不好的起:疙瘩汤、菜饭、头号橡皮脸、二号橡皮脸等。记得有一次考试过后,数学老师给我也起了个外号—“刘三分”。据说,我那次数学考了三分,不过直到现在我也没见过卷子,所以,到现在我也不相信我只考了三分,我觉得可能考了三十分。唉!总之,我小学时对数学没有太大兴趣,总觉得数学太没有意思了,最起码没有语文有意思,语文课老师还能联系到我们喜欢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当时热播剧),所以,我非常喜欢语文,而且觉得语文很好学,不用太费力就能学好,自然而然就偏科了。直到初中我才意识到数学课也可以很有趣地上,我遇到了我数学学习方面的贵人—初中数学老师毛老师,毛老师讲话很幽默,总能把数学书上的知识点儿联系到现实生活或者用有意思当地方言说出来,让学生们捧腹大笑之后留下的是对数学知识点儿的深刻记忆,所以,在毛老师的带领下,一年以后我的数学成绩已经爬到了优秀线了。再后来,我的数学成绩那是“一发不可收拾”,到了中考我的数学拿了个满分,哈哈,我的数学终于后来居上了。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于是,这样的亲身经历激发到我要做就要做像我的恩师毛老师那样的数学老师。那就是要有我自己的数学风格。
下面就自己现在的数学风格做一举例说明:
第一类,接地气讲解法。
例如:小学一年级借位减法,78-19列竖式去求时,‘个位’不够减时我们常在‘十位’上点一个点儿表示‘个位’从十位借了一位,学生们不好理解,我是这么说的,‘个位’和‘十位’是邻居,‘个位’8减9不够,‘十位’肯定不会见死不救,于是‘个位’就在‘十位’家门口等着借一,‘十位’头上那个点儿就是‘个位’在那里等直借呢,而且我们知道‘十位’上一个就相当于‘个位’上的十个,也就是说借一当十。学生们一听感觉很好玩,也很好理解,于是就记住了。
当然了,遇到加法进位时,我就可以说‘个位’满十就要还给邻居‘十位’家了,当然了,‘个位’家够十就还给‘十位’一个一。
第二类,联系实际法。
又例如三年级面积单位中,我给学生们说1平方厘米大约是一个指甲的大小,让学生伸出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大约是一个巴掌的大小,再比划比划;1平方米大约是咱们学校那个五星红旗的大小,大家都看看那个红旗。好的,现在学生们对这三个面积大小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之后来做练习。
1.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课桌面的面积是70
台灯照射的面积约是12 (
客厅地毯的面积是8
一张报纸的面积约是20 (
有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如下:
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老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比划比划吧。
学生:用手比划,一个指甲的大小
老师:对了,一个指甲的大小,那么,你们在课桌上放70个指甲盖能把课桌盖完吗?
学生:学生开始尝试,盖不全。
老师:所以,第一个选平方厘米行吗?
学生笑了答:不行。
老师:那该选什么?
有生答:平方米。
老师又说:那么,咱们来想想,1平方米有多大?
生答:红旗那么大。
老师问:课桌上能放70个红旗吗?
生大笑:哈哈,不能,一个红旗就把课桌盖住了。
下面的题同理讲法,虽然有些浪费时间但效果很好,以后学生就会用你的这种方法去处理这种问题了,而且正确率很高,以后就不用老师在这方面过多的讲解了,总的算来这种方法还能节省时间呢。
第三类:拽方言法。
这个方法主要是在学生疲惫时,注意力不集中时用。比如,用四川方言给学生们读下题目,或者用本地方言讲解讲解又或者用山东话讲个笑话再或者用天津话等等。学生们顿时困意全失,精神抖擞。具体的可笑之处,此地不方便展示,可以想象。
第四类:角色扮演法。
二年级有一节讲一个连减的问题。
例1:课本上有一幅图,有一堆西瓜共有80个,有两个学生帮瓜农去卖瓜,第一个学生拉走40个,第二个拉走26个,还有多少个西瓜?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
学生:喜欢。
老师:是呀,西瓜多甜呀!
学生:我最喜欢吃西瓜了。
老师:那么,你们知道吗?咱们班刘浩同学刘老板家就是种西瓜的。有一天,他摘了80个,咱们班平志峰老弟去刘老板那儿拉了40个去他们吉营村卖了。孟新意美女看着同学平老弟卖西瓜赚了,就也到刘老板那儿拉了26个西瓜回她们村卖,也赚了。于是他们俩准备把刘老板的西瓜全买了,可是刘老板不卖了,因为他们村的人还没吃上他种的西瓜呢,所以剩下的要留下来给自己的村,那么,同学们你们替刘老板算一算还剩多少个西瓜?
同学们都笑着看着刚才老师提到的几名同学,这几名同学这时已经不像刚上课时那么疲倦了,而这时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些同学怕老师听不到他的回答,就情不自然地喊着喊着就站起来了,连一向不喜欢听课的刘浩和淘气的平志峰也很有兴趣地听别人的回答,摆脱了午后睡意的纠缠,班上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了学习当中,这就是角色扮演带来的效果
第五类:另类鼓励法。
结果:挑选了两个姓王的学生
老师:好的,现在有请我们班的大王小王来前面给大家表演一下这个题;
结果:挑选了一张一李姓学生
老师: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小张和小李做的怎么样;
结果:一男一女学生
老师:现在有请赵家大少爷和刘家大小姐,看他们谁比较厉害;
老师评价:谁谁做的太好了,根本找不出毛病来,大家给以大的鼓掌,谁谁太可惜了,就差一小步,给以小鼓掌。(大鼓掌就是长点儿时间鼓掌,小鼓掌就是短点时间鼓掌)
听过很多优质课,一直有个疑问,难道老师就必须要一张张同样的笑脸和一句句同样声调的可爱声音吗,一直希望有不同的标准,什么慈祥什么和蔼可亲,就不能变一变吗?千篇一律有什么意思,对学生还有多少吸引力?现在有的学生有时候比老师表现的都大气,成熟。我走在寻找自己的数学风的路上,在这里我给自己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