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2015-08-11 23:28:36)
标签:

转载

【三李碑】

    在晋中市现存的石刻文物中,刻立于唐代的三通“李氏神道碑”最为著名,世人俗称“三李碑”。所谓“三李”指的是唐代中期的著名将领(父)李良臣、(子长)李光进、(子次)李光颜父子三人。此父子三人曾在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安史之乱”和平定藩镇割据中,为大唐王朝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而永载青史。

http://s1/middle/4de138e5tb33c19afdde0&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市保”标志碑】

http://s1/middle/4de138e5tb33c1b262f20&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三李碑”现状】

    现存的“三李碑”树立于晋中市榆次区西北约4000m 的使赵乡,榆次变电站南墙外的田野中。此处为“三李墓”所在,现墓葬封土堆已平。原有三通碑碣,其中“李良臣碑”已佚(估计是被盗),现只存一方《唐故朔方灵临等州节度副大使知节庭事左仆射(ye)李公碑铭》和一方《唐故河东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赠太尉谥曰忠李公墓之碑》两通,故实为“二李碑”。两碑左右分立,为青石质,相距约12米。右边是“(兄)李光进碑”,左边为“(弟)李光颜碑”。

http://s12/middle/4de138e5tb33c1cc2c75b&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三李碑”侧面】

    “三李”原本都不姓李,也非中原汉人,他们是匈奴人,他们的祖上本属匈奴回纥部“阿跌氏”,贞观年间归附大唐。“安史之乱”时,阿跌良臣率部追随唐肃宗李亨平叛,归郭子仪节制。平叛后,阿跌良臣因军功被授御史中丞、爵开府仪同三司,驻节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而病逝任上。后被追赐工部尚书加太保衔,赠其妻燕国夫人。是时,其子阿跌光进和阿跌光颜尚年幼。

http://s10/middle/4de138e5tb33c1eeb44c9&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李光进碑”】

http://s12/middle/4de138e5tb33c20760d8b&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

【“李光进碑”额】

http://s4/middle/4de138e5tb33c23814b63&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李光进碑”局部】

http://s3/middle/4de138e5tb33c256a6642&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李光进碑”反面】

     “李光进碑”为青石质,刻立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20年),碑通高约3.5m,宽约1.5m,厚约0.4m。通碑行楷文29行,行60余字。由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令狐楚撰文。

    阿跌良臣逝世后,阿跌光进兄弟俩由其姐夫抚养长大,子承父业,投效从军。在跟随太原留守的征战中,阿跌光进首次以军功得官“御史大夫兼代州刺史”。不久,割据燕地的王承宗暗通吴元济图谋叛乱,阿跌光进在河东节度使范希朝的节制下参加平叛,因功被擢升银青光禄大夫、单于大都护、检校工部尚书兼振武节度使。

    阿跌光进不仅会打仗,从政也是一把好手。在节度使任上,吏治清明政绩卓著,以致朝野颂赞。唐宪宗李纯赐阿跌光进以“国姓”上列宗谱,并徙晋灵武节度使。后李光进殒于任上,被赠尚书左仆射。

http://s9/middle/4de138e5tb33c279f0398&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李光颜碑”】

http://s12/middle/4de138e5tb33c2a0debab&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李光颜碑”额】

http://s1/middle/4de138e5tb33c306ed970&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李光颜碑”局部】

http://s8/middle/4de138e5t7852d2a21d07&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

【“大唐开成五年”落款】

     “李光颜碑”刻立于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碑身较“李光进碑”稍窄,高厚相仿。通碑正楷文29行,行60余字。由上柱国李程撰文,监察御史郭虔书写。

     阿跌光颜成年后,承继父兄之志而更甚之。自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随兄平息王承宗叛乱,被首授洺州(今河北永年县)刺史后,在任五年颇有政绩,遂晋陈州刺史兼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同年十月即就职检校工部尚书兼忠武军节度使。两年后随兄阿跌光进被赐“国姓”,更名李光颜。

    此时,割据于今天河南南部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正式举旗反叛。唐王朝遂调集重兵围剿,奈何各路人马畏缩不前,相互观望。只有李光颜率军奋勇争先,牵制了吴元济叛军的主力,最终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突袭战经典 ---“李愬雪夜入蔡州”造成了完美的前提条件。

    虽然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没有提及,但那只是一篇简短的课文而已。真实的历史是,在平定吴元济后,李光颜因功徙升忠武节度使兼义成节度使之职。后不久,李光颜又因退吐蕃兵而建功,复加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敬宗李湛即位后,历数李光颜之功,晋其爵为“开府仪同三司、官大司徒、职北京(今太原)留守、太原府尹兼河东节度使”。有唐一朝除未被封王以外,能位列“三公”,也算是荣光盛极一时了。

http://s8/middle/4de138e5t7852d2121237&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二李碑”背面】

http://s13/middle/4de138e5tb33c3f3cd43c&690--- “三李”的故事" TITLE="[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 “三李”的故事" />【“二李碑”周围情形】

    由于这是俺们老李家的故事,所以老早就听说“三李碑”了。只是多年来,未能得知“三李碑”的确切位置,故而一直未去寻找,没想到今天这么容易就找到了。因位于旷野,石碑附近杂草密集凌乱,只手实难清理。估计碑下堙没着巨大的青石赑屃。

    “三李碑”是刻立于唐代的原碑,不仅记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文字具佳、书法优美,具有重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符合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可惜一千多年来,一直置身荒野,无任何防护设施,任凭风雨洗礼。如今,“三李碑”青石碑身已开裂;“三李碑”也变成了“二李碑”。如果继续下去,大概就要成为“无李碑”了......[转载]晋中历史人物遗迹 <wbr>--- <wbr>“三李”的故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