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阅读
(2019-01-11 09:50:35)小班绘本阅读的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绘本阅读也不例外,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经历等选择合适的绘本读物。而幼儿教育阶段的绘本阅读的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不仅要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孩子们对绘本的阅读兴趣,因此,选择画面感更强、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绘本则显得十分重要。
如,为了帮助刚刚入园的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我选择了《上幼儿园》这本绘本作品,它共分为7个画面,分别是小犀牛穿上了鞋子、穿新衣服、背上小书包、到达幼儿园、见到新老师、找到座位、交新朋友,整个绘本中几乎没有文字信息,都是画面,这就使绘本阅读并不会给孩子们造成阅读障碍。另外,大多数的孩子都与“小犀牛”上学的准备是一致的,所以这也能更容易地让孩子产生亲切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小犀牛”一样对上幼儿园充满期待,于是,我在让孩子们读完《上幼儿园》之后,还带领孩子们浏览了《我爱幼儿园》这个绘本。《我爱幼儿园》讲述了主人公莱昂由抗拒上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的过程,也能够引起很多孩子的共鸣。但是,这本绘本中有很多文字,所以在让孩子们看这些画面的时候,我也会适时为孩子们朗读文字信息。
二、注重问题的引导与拓展
现在的幼儿个性鲜明,智力正在发育中,所以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很可能并不善于思考,而为了让绘本阅读发挥最大的功效,教师就必须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幼儿不断思考绘本故事,使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故事的情节,同时也要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情感。
在带领孩子们阅读《我爸爸》这本绘本的时候,孩子们在读绘本的时候都十分开心,也被这些生动的画面吸引了,但是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更有价值,我在孩子们读绘本的时候,也会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这个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呢?”有的孩子說:“这个爸爸很喜欢吃东西。”有的孩子说:“这个爸爸很能干,什么都会。”有的孩子说:“这个爸爸是个英雄。”……然后,我再让孩子们联系这个绘本以及他们自己的爸爸,画一幅自己爸爸的简笔画,让孩子们体会到父爱、亲情。
三、尊重幼儿的自主阅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地让孩子们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解读文本,这就剥夺与忽略了孩子们的个性化解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为了消除这个弊端,教师就必须要尊重幼儿的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大胆想象,鼓励他们表述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感悟。
在《花婆婆》这个绘本的阅读中,我让孩子们猜测一下主人公在未来会做什么事情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美丽。孩子们纷纷开始猜测,有的孩子说:“我”会像花婆婆一样种很多花,用花朵装扮世界;有的孩子说:“我”会去旅行,去帮助别人等等。孩子们的想法都十分新奇,他们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也体现了这些孩子的个性,我十分尊重他们的独特之处。
总而言之,绘本的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幼儿园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阅读来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做好准备。在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时候,教师要为幼儿选择恰当的绘本读物,初步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利用问题来引导与拓展幼儿的阅读活动,使幼儿始终在绘本阅读中保持高涨的探索热情;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阅读,尊重孩子的思维发展,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