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寿祥 曲苑和风 2025年05月22日

明清两代,宝坻的文人骚客对邑中的风光景物、古迹名胜,于皎皎中择其八,分别起了雅号,称之“宝坻八景”。所谓“宝坻八景”由于时过境迁,明清两朝的说法并不相同。明代所修的县志中记载的“宝坻八景”为“东寺晓钟、北潭秋月、夏雾银鲜、晴楼碧障、石幢金顶、芦台玉砂、秦城烟树、拱都池莲”。
到了明朝末年,杜文端将“八景”易其四,重新更定为“海天东胜、秦城烟树、东寺晓钟、长河潮汐、北潭秋月、朝霞晚照、芦台玉砂、文灿灵碑”。到了清乾隆十年,知县洪肇懋(字东阆)重修《宝坻县志》时,鉴于雍正九年设立宁河县,将宝坻东南部的部分地域划归宁河县管辖,杜文端增定的“海天东胜”和“芦台玉砂”二景在宝邑中不复存在,加之朝霞寺也已荒废,“朝霞晚照”之佳景也荡然无存,故洪公新更定“宝坻八景”为“蓟界云山、秦城烟柳、东寺晓钟、北潭秋月、石幢金顶、珉碣银钩、潮河飞练、文阁瞻云”。
蓟界云山,在县北十五里,名三岔口泃河畔,界接蓟州崆峒,山色隐约明灭,倏乎万变,堪称一大巨观。
有诗云:日色薄遥村,半入丹青树。山山缥缈中,仙灵自来去。我欲往从之,前期邈烟雾。

秦城烟柳,在县南十里之遥,战国晚期始建古城。县志载:“秦始皇并燕,筑城置戍,故名‘秦城’。唐太宗东征亦驻跸焉,旧志以太宗初封秦王得名‘秦城’非也。”今秦城遗址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词云:兴筑何年?荒原一片,遗垒萧然。唐代龙旂,金时凤辇,往事空传。青青杨柳堤边,送不尽秋风逝川。吊古攀今,斜阳衰草,老树寒烟。
东寺晓钟,在县内东街,旧志云:“寺内钟传自东海来,叩之,其声清以长,然按张瓒寺记,钟乃僧行超所铸也。”今大觉禅寺旧址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诗云:敲罢蒲鲸漏欲催,呱噌清响澈经台。只因天半潮音送,风雨疑从海上来。
北潭秋月,在县东三十里,北通蓟漕,南入海,秋水澄泓,倒逐天碧,夜来风映潭心,尤为清绝。今北潭秋月一景已无存。
有诗云:秋夜澄,秋波净。洛妃将,素娥迎。珠非珠,镜非镜。(或谓潭中有老蚌吐珠或谓萧后遗宝镜于此)会心人,静中证。

石幢金顶,在邑之中央,形如幡幢,高三丈,凡七级。雕刻工巧,顶以风磨铜如意宝珠为之。始建于辽代。1966年被毁,1988重建。今已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诗云:一片石,何亭亭?芙蓉削出凌空青。虫书鸟篆谁所铭?金光晃漾摇天星。昆明历劫只如故,吁嗟呵护甚有灵,人间休唱“雨零铃”。

珉碣银钩,在县内西街广济寺。其碑镌自辽重熙五年,石色晶莹,勒文工雅,书亦古秀绝伦。广济寺毁于解放战争时期,今已重建。
有诗云:瀚海之石,辇自西域。有辽重熙,建置奉敕。赑质载之,螭蝶是饰。叩之金声,拭之玉色。惜哉碑己莫识。着意摩挲。珍兹勿泐。

潮河飞练,指县东之潮河(即今蓟运河)。出海北上,蜿蜒百里。每潮至,波涛扑空,横飞素练,亦壮观也。今河已不通海潮,此景已不实存。
有诗云:势奔腾兮漭漾,喷银花兮十丈。鱼鳞鳞兮跳波,欧翻翻兮狎浪。澜紫兮风回,潮平兮月上。指行人兮远归,看布帆兮无恙。

文阁瞻云,在县治东北隅。杰阁耸峙,下临城河,明令袁公所建也,阁下浚深池,形如频壁,筑岸环焉,植莲于池,栽柳于岸,深红嫩绿,映带左右。凭栏凝望,长安双阙,如在云端,览胜观云。现景已荡然无存。
有词云:去天尺五频翘首,一步步、阶升梯陡。青云有路甚分明,况阁上,仰扪星斗。红莲四面花如秀,间著那,两桥垂柳。凭栏遥睇兴横秋,笑指顾,风云在手。

自明清至今,岁月流逝,自然变迁,原“宝坻八景”中的景物,有的已遭破坏,有的已被时代所淘汰。新中国成立,宝坻大地沧桑巨变,全面的蓬勃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如今,农田旱能浇,涝能排。鸭雁戏水,渔歌晚唱,稻浪滚滚,丰收再望。村村通公路,绿化鲜花开。大美宝坻呈现出北方的江南水乡景色。有道是:
春游潮城飞柳絮,
夏赏荷花满池莲。
秋观稻浪丰收景,
冬飘瑞雪兆半年。
观不尽的四季景,
城乡处处赛江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