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路桥南与长宁区江苏北路相接,北与普陀区曹杨路相通。南引桥跨过万航渡路;北引桥跨过光复西路。
早在清代晚期此处就设有木摆渡船的渡口。名曹家渡。此名相传至今。在普陀、长宁和静安三区交界的曹家渡历来是沪西重要商业地段。1928年在原达丰纺织印染厂、崇信纱厂企业家杨杏堤先生等发起并捐款下,在此处建了一座木桥。因桥南西侧有座道观三官堂,故木桥名三官堂桥。又因桥南东侧为曹家渡渡口,所以又称曹家渡桥。

以上是从《苏州河治理展示中心》展出的图片中翻拍下来的当年三官堂(曹家渡)木桥老照片。
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该桥被日军炸毁,随后修复。1949年3月,桥西侧另建一座木桩木面5孔临时木桥,称“曹家渡西桥”,原桥遂称“东桥”。
新中国成立后,曹家渡东、西木桥多次被加固修理。1950年,东桥改为人行桥。当时苏州河上自外白渡桥至中山路三号桥的18座桥梁中,以曹家渡西桥为最低,梁底标高5.75米。船只由东向西,往往过了东桥,过不了西桥。1957年,市政工人修理西桥,将中孔标高提升20厘米。1976年,在东桥址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永久性大型桥梁,1980年竣工通车。河中不设桥墩,以桥北之曹杨路命名为“曹杨路桥”。1985年进行过大修,重建钢筋混凝土栏杆及平钢板伸缩缝,更换并铺砌人行道石板,以确保行人及车辆行驶安全。
以后市有关部门把拓宽曹杨路加固曹杨路桥列为解决全市交通问题的3纵3横中的一纵。曹杨路桥进一步为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2005年初我去曹杨路桥参观,拍摄了几幅照片。

2005年7月的曹杨路桥

曹杨路桥

曹杨路桥桥面

三官堂桥活鸡市场曾经是上海重要的副食品市场。2005年已改名为上海曹家渡副食品批发交易市场。

2005年桥西侧苏北湖两岸景象。
之后曹杨路桥又经过整治,桥南切断长宁支路在江苏北路直线通行,并建人行天桥,确保曹杨路桥桥南上下道能快速通行。

江苏北路长宁支路口的人行天桥和直到曹杨路桥桥面的道路中间隔离带。

长宁支路在江苏北路车辆不能直通和左向通行。
对曹阳路桥来说最大的变化是周边环境的变化。过去桥北岸东西两侧的副食品和饮料市场大部分已转移到铜川路等,那些老屋和排污严重的江南造纸厂等都得到动迁和改造,成了河岸绿地或滨河住宅楼。老桥也显得更有精神。

我还是站在与2005年大体相同的位置光复西路上拍摄现在的曹阳路桥东侧面。

从桥西侧看曹杨路桥

桥西侧看曹杨路桥和桥南

过去嘈杂的三官堂桥活鸡市场现在是绿草如茵高楼林立。

桥面车辆通行情况
曹杨路桥另一个重大变化是这一地段成了轨道交通的枢纽,有轨道3、4、11号线在此设站,13号线站也正在建设中。
昔日桥北东侧光复西路平房小屋的饮料市场,现在是绿化地中轨道交通出入口之一。
环境变化之三表现在两岸绿化建设和住宅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桥北岸的光复西路,过去沿河岸线都是码头和杂乱的道路。现在变得绿化成荫相当整洁。

现在再站在曹杨路桥上看桥西两岸风光,心情无比舒畅。
桥北岸西侧绿化长带。

桥北岸西侧新建的住宅群。

桥南东侧的曹家渡。
曹杨路桥的桥下管理总的来看还比较干净,但也与其他桥一样,桥下空间有的成了垃圾集散地有的成了公务用房或停车场。


桥洞左为连排垃圾箱。桥边(二台垃圾压缩机)还有各类摊位。

桥边的垃圾压缩机。

桥下停车场。

桥北桥下空间为公务用。 
桥北桥下内部。

曹杨路桥老矣!桥体已见裂缝混凝土剥落。据称曹杨路桥年内要进行重修。我希望有关方面结合此次重修,也做好桥下的综合整治工作。为曹杨路桥树个碑立个传。对原三官堂、曹家渡、三官堂活鸡市场等遗址也得有所标记。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率先把曹杨路桥建成既是现代化交通桥梁又是一座桥梁博物馆。
下周四将发表《苏州河上的桥(二十二)华政桥》介绍苏州河上唯一一座校院人行桥。也涉及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原圣约翰大学的历史。请博友们关注。
佐助椿萱2012.4.26于上海新华路寓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