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总结
(2021-06-03 17:03:04)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师天地 |
林晓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总结
课后服务内容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防止和避免学习锻炼时间零碎化。可在集中时间安排学生阅读、体育锻炼和发展艺术特长等,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科普活动、创新教育、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鼓励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严禁在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
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建立服务内容公示、 学生选择、家长申请、班级审核、校长审定、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应将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人员安 排、学生活动安排、安全防范措施、收费事项等信息及时告知学生及家长,方便学生家长自愿选择、提出申请。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学校与具备资质且规范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合作,提供普惠性、有保障的课后服务。
要制定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课后服务备案制度,加强课后服务的指导和监管,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学校考评体系,定期对学校和相关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学校主要负责人是课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是课后服务的重要责任方和重要参与方,与学校共同担负课后服务时段学生的监护责任。对借课后服务进行违规乱收费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要建立完善课后服务的安全责任体系,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职责界定、责任落实、事故处置 及纠纷处理机制。指导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实施办法。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强化活动场所、 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由学校组织在校外实施课后服务的,要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排查治理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治安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及时总结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 进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