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8e4b360btdb3e7bee1462&690
维基百科载:卡尔纳克神庙因为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卡尔纳克神庙的大列柱厅,约5000多平方米,厅内树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1米,直径3.57米,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柱头为开放的纸纱草花。想象一下,这些石雕彩绘的大柱已经在这里站立了几十个世纪。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上图来自维基百科)。
http://s5/mw690/8e4b360btdb3e7d49436c&690
http://s13/mw690/8e4b360btdb3e7e9ab847&690
http://s2/mw690/8e4b360btdb3e7fea9846&690
http://s3/mw690/8e4b360btdb3e8120d2aa&690
http://s14/mw690/8e4b360btdb3e82e1f244&690
http://s14/mw690/8e4b360btdb3e84573e78&690
http://s4/mw690/8e4b360btdb3e85c8f630&690
http://s16/mw690/8e4b360btdb3e8733ab76&690
整个大列柱厅宽102米,进深达53米。走进大厅,无论向任何一个方向望去,看到的都是笔直、粗大的柱子像森林一样矗立在大厅之中。当我们仰面向上,看到的是柱顶间隙中露出的一片片蓝天白云。而高大的石柱仿佛直刺天空,高高地托起横在蓝天白云下的巨大横梁。在如原始森林般的立柱之中穿行的游人,显得如此渺小,使人不禁发出一声声的感叹。
来埃及之前,我们特意又看了一遍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影片中那一幕从粗大的石柱顶上推下巨石的惊险场面,就是在这儿实地拍摄的。
大列柱厅在结构上分为中殿和两个侧殿。中殿规模最大,使用的就是高达21米、顶端可容百人站立的巨大石柱。中殿为新王国鼎盛时期的18王朝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修建,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375年。而两边的侧殿则从18王朝末代法老哈伦海布开始建设,又经拉美西斯二世等后代法老续建,直到拉美西斯四世时才最终完成,前后耗时近200年。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建成的,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铁质的工具,因此我们站在这石柱中间,感到无比的怅然,不理解当时的人们,是如何靠着空空的两只手,把这些巨大的石柱移动到这个地方里,又怎么能够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把它们一根根树立起来的,而且历经三千年而无一倾倒。站在那里,我们的大脑凝固了,出现了一片空白,面对着无法想象出究竟的事实我们感到茫然与惊愕。
http://s8/mw690/8e4b360btdb3e893a1704&690
http://s14/mw690/8e4b360btdb3e8d531dca&690
http://s1/mw690/8e4b360btdb3e8f3dd7be&690
http://s14/mw690/8e4b360btdb3e90ec4746&690
http://s3/mw690/8e4b360btdb3e9649a3b9&690
http://s2/mw690/8e4b360btdb3e99fef9c3&690
在大列柱厅的柱壁和墙垣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和鲜艳的彩绘,它们记载着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和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http://s14/mw690/8e4b360btdb3f54795da0&690
http://s9/mw690/8e4b360bgdb40f19698ae&690
http://s1/mw690/8e4b360bgdb40f35e6504&690
http://s6/mw690/8e4b360bgdb40f4bbc75b&690
我们走到大列柱厅的尽头,穿过第三道塔门后,进入了神庙的中部庭院。据说,这里才应该是整座神庙的核心部分,是神庙中最神秘的地方,也是全埃及最高贵最神圣的太阳神阿蒙居住的地方。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景象。在这里,整个中部庭院的主体结构已经完全分辨不出来了,只能看到一些局部的、残缺不全的结构和零散衰败的雕像。
http://s9/mw690/8e4b360bgdb40f6b6ed32&690
http://s2/mw690/8e4b360bgdb40f908f8cd&690
http://s12/mw690/8e4b360bgdb40faa60447&690
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也有译为:哈齐普苏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据说,女王自幼志向远大,秉性刚强,立志要当全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在辅佐丈夫图特莫斯二世法老执政期间,即热衷朝政,觊觎国家统治权力。当二世去世以后,迫于女子不能当法老的世俗压力,女王不得不扶植自己的庶子、年仅9岁的图特莫斯三世当了法老。无奈三世也是一代英主,当年事稍长,便不甘傀儡,蠢蠢欲动。女王于心不甘,于是废黜三世并把他赶到卡尔纳克神庙里来当了一名普通祭司,自己这才加冕登极。为了应天顺人,女王花了7个月的时间从阿斯旺采下石料制成当时全埃及最大最高的两座方尖碑,沿尼罗河长途运输150公里,立在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圣的神庙里,献给太阳神阿蒙,并在碑上刻下铭文称自己为阿蒙神的女儿和儿子,以此证明自己承继大统的合法性。
22年后,图特莫斯三世依赖神庙祭司集团的势力,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王位。三世痛恨女王废黜自己,在全国范围内对女王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凡是有女王名字和雕像的地方统统抹掉,凡是女王建造的建筑统统毁掉。但是,他没有推倒女王在这里建造的两座方尖碑,而是砌起高墙把它们遮挡了起来,只是在最顶端留下了4米高的一段,上面刻的是歌颂阿蒙神的文字。后来围墙被推倒后,人们发现另外一座方尖碑已经断裂,默默地倒在神庙的角落里。
http://s16/mw690/8e4b360bgdb40fe0b658d&690
http://s4/mw690/8e4b360bgdb410016d70c&690
这是图特摩斯三世献给神灵的巨型圣甲虫,立在毁损的中庭之中,沐浴在阳光之下。据大洋说,人们若绕其行走七圈并祈求神灵庇护,必交好运。
http://s16/mw690/8e4b360bgdb41330460af&690
http://s9/mw690/8e4b360bg7c5352131c52&690
当我们要离开卡尔纳克神庙时,又遇到了刚刚参观结束的一群埃及学生,他们依旧是非常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几个女生还邀请我家的女士和她们合影,太太也依然是十分高兴的满足了她们的要求。
几次与埃及学生的邂逅相遇,使我们在深深体会到埃及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深厚友谊的同时,也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埃及的教育中,肯定是很重视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这一方面是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古老灿烂的文明;另一方面也许是希望学生们努力学习,不断地发扬光大埃及的古老文明,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同时我们又回忆起,在法国卢浮宫参观时,遇到的一群群由老师带领的学生,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在澳大利亚美术博物馆,遇到的前来观摩参观的学生们。这些国家的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积累,重视对他们全方位素质的养成教育,对比我们国内,只知道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模式,不知道要高明了多少倍啊。
在卢克索的游程结束了。我们将离开这里,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红海边的霍尔嘎达,这座美丽的海边城市正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们将去那里享受红海的美丽风景,那无疑将又是一段难忘的旅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