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星塘老屋------------文/李砺

(2017-07-23 14:06:17)



                  访星塘老屋

                                    文/李砺

 上海著名老篆刻家吴颐人先生访湘,中风后行动不便的他哪也不去,只有一个愿望是要去看白石老人的故居--星塘老屋,星塘老屋对于我来讲,并不陌生,而且离长沙不过一百公里路程.但至今没去过,因为总觉得很近,有的是机会去,故一直未能成行,对于一个从事书画篆刻的人来讲,确实不应该。吴先生这么大把年纪了,行动还不方便,来湘就为看一眼星塘老屋,我不由得对老先生,对星塘老屋生出许多敬畏来。

                                          http://s15/mw690/002ByfCMzy7cZP4n7Smae&690

驱车走长潭西,穿过湘潭市区,沿107国道一路向南,过谭家山,过中路铺,在离白石铺还差几公里的地方拐进去几公里路就到了,车只能停在老屋对面的塘角,下车就能看到老屋全貌,,塘就叫星斗塘,我看就象一只'斗'的形状,塘不大,四、五亩水面,三面环山,塘基不宽,是进白石故居的必经之路,塘水倒也清澈,轻风拂过水面,泛起鳞鳞波浪,山倒映在水里,显得更加静谧幽深,我想,如果是亱晚,满天星斗倒映在水里,或者说是在量满天星斗,几多形象。白石故居在塘西角靠山边依山而建,地势略比塘基低一些,土砖房,茅草盖顶,大约六、七间房子,建于清同治年间,保护得还算可以,这种房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处都是,现在基本没有了,都是农民富裕之后建的水泥楼房,这种新房子洋不洋土不土的,住着可能舒服些,但是看上去没有老屋舒服,总觉现在的房子与山水风景不搭调似的,是不是我的审美出了问题.

                                                http://s15/mw690/002ByfCMzy7cZP77pvw1e&690

老屋的前坪种有橘树、李树,或许是杏树,因为是夏天,李树和杏树我分辨不出,我想应该有杏树,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地名叫杏子坞,坪前的田全部种上了荷花,是配合故居的形象工程,其实坪前的田是稲田,叫麻子丘,白石老人曾在自述里描述"家里有几间破屋,住倒不用发愁,只是不宽敞罢了。此外只有水田一亩,在大门外晒谷场旁边,叫做‘麻子丘’。这一亩田,比别家的一亩要大得多,好年成可以打上五石六石的稻谷,收益真不算少,不过五口人吃这么一点粮食,怎么能够管饱呢?我的祖父同我父亲,只好去找零工活做。”屋后是连山好竹,齐白石在这老屋种田、作菜、砍柴、放牛、画画、学木匠,生活达36年之久,直到后来典租了离家不远的梅公祠的房子,即后来的寄萍堂、借山馆,才带着妻儿从老家搬出去的。此后,白石先生倦游天下,定居北京,成为一代大师。有人说星斗塘是天上的陨石砸成的.注定了这里要出大家。

                                      http://s7/mw690/002ByfCMzy7cZP8ZFcy26&690

“吾家衡岳山下““绕屋衡峰七十二"这是白石老人所刻的两枚闲章,星塘老屋后的山叫晓霞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晓霞山位于湘潭市区东南约50公里的湘潭县中路铺镇内,虽名不见经传,却可以作为湘中名山来论。在《黎锦明中篇小说集》的后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南岳衡山逶迤北上,入湘潭县境,有一段支脉名晓霞山。这一带山峦迭翠,溪水长流,文化长达,民心进取。清澈的溪水,翠绿的楠竹,洁白的山茶花,淳厚的民情风俗,特别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那勤劳、朴实、正直的坚毅的品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哺育了一批人物的成长。在语言文学和音乐绘画方面,曾经作出过较大贡献的齐白石、黎锦熙、黎锦晖和黎烈文等,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站在老屋阶前,恰好有一老农呵牛从塘基走过,脑子里似乎呈现出白石当年牧牛而归的情景,竞是那么生活,隐若还听得到那铜铃的叮铛.齐白石十一岁那年,家里养了一头牛。祖父让他每天带着弟弟上山牧牛砍柴。祖母不放心,便在他脖子上挂了个小铜铃,母亲又在小铜铃上加了一块“南无阿弥陀佛”的小铜牌,用以驱兽避邪,保平安。齐白石说:“可惜这个铜铃和这块铜牌,在民国初年,家乡兵乱时丢失了。后来我特地另做了一份小型的,系在裤带上。我还刻过一方印章,自称“佩铃人”。

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

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

                                  http://s4/mw690/002ByfCMzy7cZPkgPtNa3&690

老屋正门上的匾是长沙李立先生所题篆书''齐白石故居",走进屋里,讲解员为我们一一讲述当年白石老人在这里的生活故事,老屋陈列了一些的种田用的农具,白石老人曾经刻过"以农器传吾子孙""星塘老屋不出公卿"白石老人的子孙虽然估计没有种田的了,但也反映了老人寄予子孙耕读生活美好愿望。

http://s9/mw690/002ByfCMzy7cZPbBgMw68&690



 

 几间茅屋,几十分钟便看完了,从老屋到星斗塘东角停车处也只有百几十步的距离,但齐白石一介"杏子坞老民",在这里生活积淀几十年后,从这里走出去,走出白石铺,走出湘潭长沙,走出了"人民艺术家',走出了"世界和平金奖"不平凡的艺术历程,这是我们今天无法用脚步所能丈量的,老屋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也不是我们用几十分钟所能品味得完的,当然也品不完白石老人对老家星斗塘的那种乡愁.http://s7/mw690/002ByfCMzy7cZPh2t3o2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