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庐印谈之五-----妾娋緁妤------李砺

(2015-11-23 11:03:20)

           陶庐印谈之五-----妾娋緁妤

                                       文/李砺

        “妾娋緁妤”是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方汉玉印,此印为纯白玉所制,上有凫钮,琢制得十分精细;凫钮上有鲜明的血红色斑块。印的横断面23毫米见方,上镌篆体“妾娋緁妤”四字。整个玉印光泽温润,摸触时给人的手感宛如一块凝脂。“妾”是女子的谦称,“娋”则应为印主之名,“緁妤”是汉代皇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仅次于“昭仪”,位居三品。一印中官职与人名并存,即可定为殉葬之印,因此印釆用了装饰性较强的鸟虫篆,在对鸟虫篆文释读知识尚缺的元明时期,曾经将此印中的“娋”字误识为“赵”字,于是这方“妾赵緁妤”便生出许多故事来,闹得风情万种。        http://s4/mw690/002ByfCMgy6Xfwuk5B993&690

    

        原因是“妾赵緁妤”的赵緁妤,就是史上有名的赵飞燕,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出生于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成帝即位十多年,年已30岁,后宫却没有一个存活的皇子。一次微服外出游乐,来到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把养在府中的良家女都叫出来,取悦汉成帝,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汉成帝将她带回宫。赵飞燕使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并把她封为緁妤。

      后来听说她还有一个妹妹赵合德,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妩媚,连赵飞燕也自愧不如,便下令招入宫中,姐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成帝固宠赵氏姐妹,对其它妃嫔不屑一顾,对她们的宠爱逾越了礼制,鸿嘉三年(前18年),许皇后姐姐蛊诅后宫有身孕的妃子被发觉,赵飞燕趁机告发许皇后等人蛊诅后宫女子,求己亲媚。太后得知后大怒,下令彻查,许皇后因此被废。之后汉成帝欲立赵飞燕为皇后,但太后王政君嫌弃她出身卑微不是侯门女,不同意。永始元年(前16年)四月,成帝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改变她家卑微的身份。六月,封赵飞燕为皇后,封赵合德为昭仪,大赦天下。
      赵飞燕成为了皇后,虽然获得了作为女人的最显赫地位,但成帝对她的宠爱却渐渐不如以往,成帝更为宠爱她的妹妹赵合德。绥和元年(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其祖母傅太后私下以许多金银珠宝、珍玩布帛贿赂赵飞燕姐妹,打通关节,在她们的帮助下,一直没有子嗣的汉成帝立侄子刘欣为太子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46岁的成帝死于赵合德床上,朝野震动,群臣声讨赵氏祸水。赵合德自知难逃罪责,自杀身亡。太子刘欣作为养子即位,是为汉哀帝,他感念赵飞燕当初拥立之功,依礼法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封皇太后的兄弟赵钦为新成侯、皇太后的侄儿赵䜣为成阳侯,赵氏一门两侯,地位显赫。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崩逝。与哀帝不睦的王氏外戚集团东山再起,哀帝宠臣和外戚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傅太后丁太后被挖坟,赵太后被废,独尊王政君。王莽挟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曰“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王莽又下诏将赵皇后和哀帝傅皇后一起贬为庶人,赶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园,当天二人一同自杀,赵飞燕只比妹妹赵合德多活了六年。
       关于赵飞燕的舞蹈,有着浓重的传奇色彩。《西京杂记》中:“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赵飞燕别传》中:“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其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她还能控制呼吸,传说她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飘舞,宛若飞燕。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
      因“妾赵緁妤”误认为是赵飞燕的因素,使得这方印很早就名声大振,此印宋代时由王晋卿珍藏,被断定为赵飞燕的遗物。元代时归于顾阿英的金粟山房。到明代,存于嘉靖年间权倾朝野的宰相严嵩之子世番手中,后又归嘉兴的大收藏家项元朴,这两人都是明朝大大有名的人物。后归无锡华真赏,嘉兴李竹嫩,秀水文鼎,文鼎字学匡,号后山。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咸丰初举孝廉方正,力辞不就。文鼎善书画、篆刻,多效法明代吴门文氏。工山水、松石,承袭文徵明画风。篆刻秀逸工致,得文彭遗韵。尝见飞鸿堂汪启淑所集古印中有“宣·和”双连珠印,便择取商周钟鼎铭文为自己仿刻姓名印,古奥中颇得新意。文鼎精鉴别,弆藏商代仲彝、周代旬觯、汉代元延鋗、《禊帖》(兰亭序)五字不损本和原拓《娄寿碑》等,皆为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对緁伃妾娋汉玉印更是宝爱有加。嘉庆进士朱为弼在《咏文后山所藏汉赵婕妤玉印》中称赞道:“何时手截素鹅肪,鸟体绸缪似飞燕。燕子飞来风自芳,纤腰携佩杂明珰。细看小点黏红粉,曾写新歌钤绿章。”他不仅用白润的鹅肪,来形容玉质纯净、温润的印章,并将绸缪、流美的鸟虫篆印文所产生绚丽飞动的意象,想象成赵飞燕曼妙轻盈的舞姿。美丽娇艳、绰约多姿的婕妤,与清莹润泽、细腻洁白的玉印相匹配,人印双美,使其充满了神奇、永恒的魅力,也使人们产生无限美妙的憧憬,深深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至道光五年(1825)十二月,杰出诗人龚自珍以五百两白银和宋拓碑帖,从文鼎手中易得玉印,竟在江苏昆山玉山建造三层楼阁,题为“宝燕楼”,那欣喜若狂的冲动,当是不下于李世民诈得《兰亭序》的。龚氏之后,该印又经何绍基、潘仕成和山东潍县万印楼主陈介祺,入民国后,张学良将军曾经要送赵四小姐一份特殊的礼物,指明要向陈家后人购买这枚赵飞燕玉印。因为赵四与赵飞燕均姓赵,又都是美女。其次,赵四当时还是张学良的秘书,也算是有官职的人,因此,这枚“婕妤”女官印就成为最适合赵四小姐的礼物了。但是,九一八事件随即爆发,日寇侵占东北,面对国破家亡,少帅深感愧对家乡父老,如果再耗费重金来购买赵飞燕玉印,就要背负“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骂名,因此购印之事就此作罢。此印也就最终落入徐世昌大总统之弟徐世襄手中。1949年解放后,徐夫人将此枚玉印让售给了故宫博物院。
                                             http://s12/mw690/002ByfCMgy6XfwC4fQn6b&690

       据说在陈介祺手上拓一印稿要收纹银十两,可见此印之珍贵。从上海图书馆馆藏的一张钤有“緁妤妾娋”及题跋的轴卷,印蜕的正上方有郑文焯题注曰:“汉婕妤妾赵玉印”六字,印蜕四周另有郑文焯题记三则。题记之一:“考《汉书》永始元年四月封婕妤赵氏父临为成昜侯,六月丙寅立皇后赵氏。汉制后玺金螭虎钮,是印则未为后时物也。婕作緁,足订班书。老芝。”题记之二:“印为估客何伯瑜以五百金售于潍县陈簠斋先生,此本即从其曾孙理臣见贻,兼获摩挲累日。玉如截肪,温润泽手,想见七宝屏间九华扇底玉颜玉质,同一色也。鹤道人记于沪渎。”题记之三:“印径汉虑俿尺一寸三分,凫钮纯白,钮旁有朱斑半黍,缪篆四字曰“緁伃妾趙”。《汉书》飞燕、合德皆为婕妤,是印未定谁所佩者。自道光初,为仁和龚定庵所得,乃考定为飞燕物,谓末一字为鸟篆,故知隐寓其号,为说载文集中,名所居为宝燕楼。” 卷轴天头书堂,留有1955年初冬吴湖帆的题端:“汉婕妤妾赵玉印,潍县陈氏旧藏,鸿士兄以原蜕印本属题,乙未(1955)初冬,吴倩。”画芯下截吴湖帆的浣溪沙题词:

    宠贮文房籍自珍,汉宫回舞楚腰身,掌中飞燕玉精神。
        妾娋鸳笺迷粉黛,秘辛鸿爪认脂痕,相怜佩解茝夫人。
                                 汉茝夫人白玉印,今归庐陵周茝。吴倩。
     吴湖帆题词的下阕首句为“妾娋”而非“妾趙”,早已巧妙地将正确的答案隐藏在其中。同理,显然历朝历代藏家、专家也都看出了“赵飞燕玉印”的真相,只是不忍点破罢了。历朝历代重量级文物的收藏,一旦买进,若发现问题,当然不能说破,因为比金钱更重要的还有脸面。出路只能一条,那就是再悄悄地去找更大的下家出手,因为文物真伪从来就是下家说了算的。其实象文鼎、龚定庵、何绍其、潘仕成、何伯瑜、陈介祺这些鉴藏大家应该也是知道“妾娋”而非“妾趙”的,但又不能说破,只能是一轮又一轮的转手接替上演。只是到了故宫博物院这场持续的闹剧才落下帷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