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能力小课题研究
(2013-04-03 09:42:31)
标签:
完成作业 |
学科 |
初中语文 |
实施教师 |
白静 |
研究课题 |
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能力小课题研究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
研究的计划实施 |
第一阶段:开始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组,探讨论证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调查学生组内文言语句翻译能力情况。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1)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不同的、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译、善译, 会译。 (2)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的尝试。 (3)及时指导,落实文言文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1、注重课前预习的教师指导和学生的预习反馈研究。
(1)研究教师对文言文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问题、预习作业的布置有效性。
(2)调查学生对文言课的预习有正确客观的认识,能否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2、加强新课导入的创新研究 (1)研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对创设人文化的情境,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有效性。 (2)调查学生在老师的情境引入下是否具有十分强烈的愿望学。 3、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研究
(1)研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研究教师从教材内容方面根据学生的接受差异分层,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分层教学效果的研究。 (2)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的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的调查。 4、加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1)研究教师对利用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合作学习,对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环境与氛围有效性。
(2)调查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心理感受和在合作学习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合作学习好的建议。 5、加强教师过程教学和学生的参与面的研究 (1)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给学生去思考研究,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的有效性。 (2)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切身体验知识发展的全过程效果研究。 7、加强对教材的有效使用的研究 (1)研究教师能够挖掘课本隐含知识,剖析课本例题,对知识归纳,对课本的加工、改造的有效性。
(2)就学生对课本隐含知识,课内外文言文的理解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对教材知识归纳能力的测评效果研究。 8、加强教师对学生课外辅导工作的管理研究。 (1)研究教师对学生课外辅导工作的时间安排和辅导方式的有效性。 (2)调查学生对课外辅导反馈校正的效果。 第三阶段:小结、改进阶段 把对影响我班文言文翻译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的课堂,对这一小课题有效性进行研究,撰写论文。 |
||
|
一、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