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标签:
教育 |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
一、
(一)地位与作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征 ,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
二、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本节课采用的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由教师启发、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五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
第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不等式,对于简单的不等式,我们直接可以写出它们的解集,对于复杂的不等式,例如,直接想出解集就比较困难,因此要讨论怎样解不等式,与解方程需要依据等式的性质一样,解不等式需要依据不等式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不等式有什么性质。
问题1、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请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问题2、研究等式性质基本思路是什么?
问题3、猜想不等式有哪些性质呢?
(通过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来引出新课,采取提问的形式,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
(一)不等式性质1
完成下面问题
1、3 > 2
3+5
3-5
2、假设我现在的年龄为a,你现在的年龄为 b.
10年后谁的年龄大呢?
20年后呢?存在怎样的不等式关系?
5年前谁的年龄大?得到怎样的不等式关系.
n年之前谁的年龄大?n年之后呢?
学生分小组活动,让他们经历讨论、交流,列出不等式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果a > b,
那么a+10
那么a-n >
3、观察列出的不等式,请用文字语言归纳出不等式性质1,并尝试用符号语言来表示。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数字到字母,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并让学生“类比”等式的性质,大胆的进行猜想、总结。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不等式性质2、3
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3÷5 -----
2÷5
3×(-5)----- 2×(-5)
3÷(-5)----- 2÷(-5)
2、根据上面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什么时候方向不变?什么时候方向改变了呢?
3、观察列出的不等式,请用文字语言归纳出不等式性质2、3,并尝试用符号语言来表示。
不等式的性质2 :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c>0,那么ac ).
)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采取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让同学们比较轻松的突破难点,学生会有时候符号没变,而有时却变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知识运用
1、已知,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若成立说出依据是哪条不等式性质。
(1)、, (2)、
,
(3)、, (4)、
2、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7>26;
(3)
x>50;
第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以表格形式对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对比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点明本节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
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一定要看清是正数还是负数;对于未给定范围的字母,应分情况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