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作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实录及点评反思 一数 王中秀
(2012-05-04 14:50: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活动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实录及点评反思
一数
一、复习导入
1、利用自学汇报卡,直接说出得数
2、课件演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错误例子,引出课题。
二、设计情境,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 李老师在郊外“开心农场”租了一块长方形的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
1、问题: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课堂导学卡,进行自主学习。
(2)个人汇报自学结果,投影仪演示,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3)操作验证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①折一折,涂一涂,在长方形纸上用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出1/2和1/4。
②跟同桌交流1/2加1/4的得数是多少,并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a、学生独立操作。
b、小组交流合作。
c、小组中一人汇报交流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计算方法。
(5)学生在导学卡上独立计算,然后汇报,师板书。
2、问题: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学生汇报。
(4)小组讨论:
①1/2和1/4这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加减吗?如果不能,怎么办?
②计算时,为什么要先通分,你能说明理由吗?
a、小组合作讨论。
b、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答案。
三、进行练习,及时反馈,把握和调整学生的学习情况。
1、计算下面各题,得出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5/6-1/3
2、你会验算吗?
(1)学生说验算方法。
(2)老师小结验算方法。
(3)学生在导学卡上计算。
(4)学生汇报自己的验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问题: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
2、
五、巩固练习
1、你会填吗?
2、争当计算小能手。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要下课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自学汇报卡出示我的疑问: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什么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该如何计算?
(3)如果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该如何计算?
(4)有异分母分数的乘除法吗?
(5)除了可以用通分来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呢?
3、拓展延伸
小猫吃鱼,第一天吃了这条鱼的1/2,第二天吃了这条鱼的1/4,第一天吃了这条鱼的1/8,第二天吃了这条鱼的1/16。它一共吃了这条鱼的几分之几?
点评及反思:
2012年4月12日下午,我们开封市金明小学教师到南京宇花小学参观学习,正赶上南京玄武区高年段数学教研活动在宇花小学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瞄准目标,关注过程‘卡通课堂’教学研究”。我们数学组的教师有幸观摩了由宇花小学李梅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她从学生的自学情况入手,提示学生的疑惑,然后让学生在折、涂、算中比较、分析、交流和探讨,从而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李老师在课堂结束前再次回顾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借助使用“自学汇报卡”和“课堂导学卡”,发展学生问题意识、主动探究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宇花小学教师所运用的“五彩”学习卡共5张卡片,分别是课前的自学汇报卡、课堂上的课堂导学卡、练习课上的练习汇报卡以及一单元一用的评价反馈卡和学习整理卡。这五张卡片每个情景的小栏目下都有老师设置的启发性问题和练习题。这些题目都是重要知识点或难点,是宇花小学老师精心备课,研究教学的成果。小巧的卡片浓缩了每堂课的精华,老师把孩子从题海中解救出来,而孩子则更愿意主动学习、吸收,成绩也越来越出色。他们借助“五彩”学习卡,把教学水平引导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宇花小学的学生们不仅是人人都参与,而且是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创造!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宇花小学创设的“卡通课堂”(简单而快乐的课堂)贯穿始终的“五彩学习卡”——“自学汇报卡”“课堂导学卡”“练习拓展卡”“学习反馈卡“”知识整理卡”恰恰就是这样的载体,这“五卡”是每位学生亲自参与学习历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的重要工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学习卡通课堂的五彩学习卡的设计和使用的理念,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让枯燥、复杂的学习变简单、生动,让重复、繁重的学习变轻松、高效,让每个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