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广西宜州·会仙山
2025-09-14 11:39:30
标签: 旅行 广西 河池 宜州
广西宜州·会仙山
我这几年始终形单影只地旅行着,但我不会觉得孤单,因为我的心里有一个个旅行中遇到的风景。
一个人的旅行,虽缺失陪伴人的遗憾但也一定会被美丽风景温柔化解。这次旅行到了广西河池,在宜州旅行了会仙山,会仙山的风景,她的温柔雨境和山水景致,又治愈了我旅行的孤独独。
宜州会仙山,“北山耸峙,壮若雄狮,登山极目,市区景物尽收眼底”,为宜州八景之首,称“会仙远眺”,自唐代始为游览胜地。相传古时候常有仙人骑云驾鹤到此相会,故名会仙山,亦称北山。山顶有鸟型巨石一方,呈展翅状,明刻“骑云”二字,石前平台原建有“齐云阁”,峭壁上刻有“极高明”三大字,为郡人明代参将李霁所题。有清雍正年间庆远知府徐嘉宾的述职碑。山顶还有天池、甘泉等。南面山麓有久负盛名的白龙洞,山脚有纪念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山谷祠,山谷衣冠墓。会仙山现为广西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还有纪念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徐霞客塑像和霞客亭,有太平天国诗立石刻,有会仙亭、仙字岩、百子岩、雪花洞和革命烈士陵园等多处景点。据说,明朝徐霞客入境旅游考察,踏勘白龙洞、龙隐洞等山洞与江河,历时30天,对会仙山景观赞美不绝,他登会仙山,俯瞰城区时,写下“俯瞰旁瞩,心目俱动。忽幽风度隙,兰气袭人,奚啻[chì]两翅欲飞,更觉通体换骨矣”的佳句。
会仙山是宜州人都知道的一座山,它以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致胜,到处溶洞,加上山中古迹遍布,特别是石刻诗文丰富。
会仙山,遇见自己。我现代徐霞客遇见古代徐霞客,原来在这里!徐霞客,我也到此一游。
今天天公不作美,出发时就已在下雨,心中稍有不乐,担心白来一趟,甚至祈祷着突然放晴。可一路上小雨洗净城,薄雾笼罩青山,我亦渐渐放下担忧的心,哪怕登不了山,这一路上的风景也值得我欣慰。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到达河池学院对面景区大门时,我便突然顿悟:雨中登山,说不定藏着独特韵味,何不好好享受?当即打伞,投身这朦胧景致的会仙山,即使天公
“不配合”,换个心境换个天时,也能寻到乐趣。
雨中的会仙山景区,空无一人。我走在景区内,只有风吹叶声,落雨滴声,一切显得清幽雅静,独自在雨中探寻会仙山的神韵。进入景区首先看到一条白巨龙雕像盘踞在路旁,着实壮观,接着在雨中开始登山,从为纪念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而建的徐霞客塑像和霞客亭开始,沿着湿滑的石阶,一路林木葱茏,环境清幽,烟雾缭绕,如入仙境。
可能是下雨的缘故吧,整个景区除了落雨声,加上雨天林木下遮住了光线,半山又笼罩着驱不散的烟雨弥漫,安静的让我有点对前方陌生环境的害怕。在登山路上,有一句标语“真正的赢家,不是爬山的人,而是那些爬山站在山顶向下望的人”这句话让我还是克服心里障碍继续前行。我终是见到了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奇景,打卡了会仙亭,到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及其将领唱和诗碑刻的白龙洞口。但有一点遗憾,白龙洞景点门闭着未能进洞揽胜。不过白龙洞口风景也是自然造化,千姿百态的溶洞景观,“崖峰耸立,高接云天,老树枯藤遮覆崖”。洞口分上下两洞口,上大下小,小洞有草书“白龙洞”题额,大洞有楷书“云深”,并立石像一尊,身长9尺,左手捧着圆珠,右手食指上指,坚毅自如,道貌岸然,这便是唐末僧人陆禹臣像。
我从洞口下来回到翼王亭及点将台,又继续前行到了迷勒佛洞等,最后下山返回,经过纪念宋代大诗人黄庭坚而建的山谷祠、山谷衣冠墓等绕了一圈又返回到景区大门。
会仙山,以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奇洞无数,钟乳石等形态各异,加上山中古迹遍布,特别是石刻诗文丰富,所以雨中登山,看见青山绿水,景色宜人,总算不虚此行,最后虽走错路加上时间不允许重登一次山而遗憾未登顶,但登上半山也能够俯瞰景色壮丽的宜州城区,一览宜州好风光。
2025/9/3厦门
旅行:广西宜州·会仙山
广西宜州·会仙山
我这几年始终形单影只地旅行着,但我不会觉得孤单,因为我的心里有一个个旅行中遇到的风景。 一个人的旅行,虽缺失陪伴人的遗憾但也一定会被美丽风景温柔化解。这次旅行到了广西河池,在宜州旅行了会仙山,会仙山的风景,她的温柔雨境和山水景致,又治愈了我旅行的孤独独。
宜州会仙山,“北山耸峙,壮若雄狮,登山极目,市区景物尽收眼底”,为宜州八景之首,称“会仙远眺”,自唐代始为游览胜地。相传古时候常有仙人骑云驾鹤到此相会,故名会仙山,亦称北山。山顶有鸟型巨石一方,呈展翅状,明刻“骑云”二字,石前平台原建有“齐云阁”,峭壁上刻有“极高明”三大字,为郡人明代参将李霁所题。有清雍正年间庆远知府徐嘉宾的述职碑。山顶还有天池、甘泉等。南面山麓有久负盛名的白龙洞,山脚有纪念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山谷祠,山谷衣冠墓。会仙山现为广西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还有纪念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徐霞客塑像和霞客亭,有太平天国诗立石刻,有会仙亭、仙字岩、百子岩、雪花洞和革命烈士陵园等多处景点。据说,明朝徐霞客入境旅游考察,踏勘白龙洞、龙隐洞等山洞与江河,历时30天,对会仙山景观赞美不绝,他登会仙山,俯瞰城区时,写下“俯瞰旁瞩,心目俱动。忽幽风度隙,兰气袭人,奚啻[chì]两翅欲飞,更觉通体换骨矣”的佳句。
会仙山是宜州人都知道的一座山,它以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致胜,到处溶洞,加上山中古迹遍布,特别是石刻诗文丰富。
会仙山,遇见自己。我现代徐霞客遇见古代徐霞客,原来在这里!徐霞客,我也到此一游。
今天天公不作美,出发时就已在下雨,心中稍有不乐,担心白来一趟,甚至祈祷着突然放晴。可一路上小雨洗净城,薄雾笼罩青山,我亦渐渐放下担忧的心,哪怕登不了山,这一路上的风景也值得我欣慰。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到达河池学院对面景区大门时,我便突然顿悟:雨中登山,说不定藏着独特韵味,何不好好享受?当即打伞,投身这朦胧景致的会仙山,即使天公 “不配合”,换个心境换个天时,也能寻到乐趣。
雨中的会仙山景区,空无一人。我走在景区内,只有风吹叶声,落雨滴声,一切显得清幽雅静,独自在雨中探寻会仙山的神韵。进入景区首先看到一条白巨龙雕像盘踞在路旁,着实壮观,接着在雨中开始登山,从为纪念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而建的徐霞客塑像和霞客亭开始,沿着湿滑的石阶,一路林木葱茏,环境清幽,烟雾缭绕,如入仙境。
可能是下雨的缘故吧,整个景区除了落雨声,加上雨天林木下遮住了光线,半山又笼罩着驱不散的烟雨弥漫,安静的让我有点对前方陌生环境的害怕。在登山路上,有一句标语“真正的赢家,不是爬山的人,而是那些爬山站在山顶向下望的人”这句话让我还是克服心里障碍继续前行。我终是见到了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奇景,打卡了会仙亭,到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及其将领唱和诗碑刻的白龙洞口。但有一点遗憾,白龙洞景点门闭着未能进洞揽胜。不过白龙洞口风景也是自然造化,千姿百态的溶洞景观,“崖峰耸立,高接云天,老树枯藤遮覆崖”。洞口分上下两洞口,上大下小,小洞有草书“白龙洞”题额,大洞有楷书“云深”,并立石像一尊,身长9尺,左手捧着圆珠,右手食指上指,坚毅自如,道貌岸然,这便是唐末僧人陆禹臣像。
我从洞口下来回到翼王亭及点将台,又继续前行到了迷勒佛洞等,最后下山返回,经过纪念宋代大诗人黄庭坚而建的山谷祠、山谷衣冠墓等绕了一圈又返回到景区大门。
会仙山,以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奇洞无数,钟乳石等形态各异,加上山中古迹遍布,特别是石刻诗文丰富,所以雨中登山,看见青山绿水,景色宜人,总算不虚此行,最后虽走错路加上时间不允许重登一次山而遗憾未登顶,但登上半山也能够俯瞰景色壮丽的宜州城区,一览宜州好风光。
2025/9/3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