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兖州·少陵台与青莲阁
2024-06-01 20:19:38
标签: 旅行 山东 济宁 兖州
兖州·少陵台与青莲阁
旅行兖州,古九州之一的兖州,自然想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逛逛,想更多的了解其历史和人文。
这次旅行兖州,也顺便旅行了少陵园和青莲园。少陵园和青莲园,一个纪念杜甫,一个纪念李白。我在旅行这两个地方的同时,不但旅游参观了核心景点少陵台、青莲阁,还了解了他们两者在兖州的过往。
少陵台:
少陵台位于兖州九州大道中段的少陵公园内。因诗圣杜甫数次来兖州看望其父,并与李白饮酒赋诗于此台,故名少陵台。
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自称“少陵野老”。唐开元二十年春,杜甫贡举下第,是时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司马任上,杜甫由洛阳来兖州省父,以后并于此寓居。在旅居兖州时,曾登兖州城南楼,举目远眺,不胜感慨,遂写下首著名诗《登兖州城楼》。诗云:“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城南楼遗址土基,城南楼为兖州八景之一,谓之“南楼夕月”。明初鲁王,藩兖州。兖州城南扩,为纪念杜甫,在杜甫登楼处城墙保留一段,改建成台,砖砌台阶,遂称少陵台。清顺治年间,知县赵惠芽在台上建八角凉亭一座,并刻“杜公造像碑”树立亭中。现在的兖州的少陵台,经修缮,现台其中台长、宽各约40米,高约30米。南坡修成青砖墙面,有台阶可登台,并在墙体中部镌“少陵台”三个大字。
拾级而上,登台入亭,双层亭子曰“望岳亭”,亭下方立一石碑,详尽记录了少陵台历史演化。登台极目远眺,少陵园一汪清水映眼中,秋水湖水波荡漾,流水潺潺,与岸边楼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北门仿古城墙,兖州城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青莲阁:
青莲阁位于兖州城东金口坝之北的泗河西岸青莲公园内。唐朝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在兖时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诗篇。
明朝,知县李知茂重修,据清《滋阳县志》记载:“阁在黑风口龙王庙内,其地即李白诗所云‘鲁东门’者。道光间邑令冯云鹓重建,以祀谪仙。”可知这是为纪念李白而建的一幢阁楼。李白号青莲居士,到兖州时常住于此。
今天的青莲阁,两层三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阁内曾塑李白及两子女像。阁重建落成后,冯在阁门外题一对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
故事:
杜甫年少,曾三次来兖州探望做司马的父亲杜闲,令杜甫感到快慰的是,在兖州两年后,李白也来到了兖州。李白、杜甫于唐代开元二十四年相会于兖州,两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通行”,结下了深厚友谊,也写了不朽诗篇。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李白绝世的才华和风度使杜甫不胜倾倒。杜甫有一首《与李十二白同访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此诗先写杜甫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
据史料记载,唐代至德元载,即“安史之乱”第二年的春天,李白为了避难,迁居江南,从而结束了在山东的寄居。杜甫也准备离开兖州,西上长安,两人因此在兖州举酒话别。
李白即席赋《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遗憾的是,这次分别后,两人再也没有会面的机会。杜甫和李白在兖州分别后,两人天各一方,两个大诗人只能在诗中相互倾诉思念之情。李白在兖州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
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辗转多处后,写了很多怀念李白的诗,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诗圣杜甫并与“诗仙”李白相会于兖州,传留千古佳话。
2024-5-6 厦门
少陵台
青莲阁
旅行:兖州·少陵台与青莲阁
兖州·少陵台与青莲阁
旅行兖州,古九州之一的兖州,自然想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逛逛,想更多的了解其历史和人文。
这次旅行兖州,也顺便旅行了少陵园和青莲园。少陵园和青莲园,一个纪念杜甫,一个纪念李白。我在旅行这两个地方的同时,不但旅游参观了核心景点少陵台、青莲阁,还了解了他们两者在兖州的过往。
少陵台:
少陵台位于兖州九州大道中段的少陵公园内。因诗圣杜甫数次来兖州看望其父,并与李白饮酒赋诗于此台,故名少陵台。
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自称“少陵野老”。唐开元二十年春,杜甫贡举下第,是时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司马任上,杜甫由洛阳来兖州省父,以后并于此寓居。在旅居兖州时,曾登兖州城南楼,举目远眺,不胜感慨,遂写下首著名诗《登兖州城楼》。诗云:“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城南楼遗址土基,城南楼为兖州八景之一,谓之“南楼夕月”。明初鲁王,藩兖州。兖州城南扩,为纪念杜甫,在杜甫登楼处城墙保留一段,改建成台,砖砌台阶,遂称少陵台。清顺治年间,知县赵惠芽在台上建八角凉亭一座,并刻“杜公造像碑”树立亭中。现在的兖州的少陵台,经修缮,现台其中台长、宽各约40米,高约30米。南坡修成青砖墙面,有台阶可登台,并在墙体中部镌“少陵台”三个大字。
拾级而上,登台入亭,双层亭子曰“望岳亭”,亭下方立一石碑,详尽记录了少陵台历史演化。登台极目远眺,少陵园一汪清水映眼中,秋水湖水波荡漾,流水潺潺,与岸边楼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北门仿古城墙,兖州城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青莲阁:
青莲阁位于兖州城东金口坝之北的泗河西岸青莲公园内。唐朝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在兖时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诗篇。
明朝,知县李知茂重修,据清《滋阳县志》记载:“阁在黑风口龙王庙内,其地即李白诗所云‘鲁东门’者。道光间邑令冯云鹓重建,以祀谪仙。”可知这是为纪念李白而建的一幢阁楼。李白号青莲居士,到兖州时常住于此。
今天的青莲阁,两层三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阁内曾塑李白及两子女像。阁重建落成后,冯在阁门外题一对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
故事:
杜甫年少,曾三次来兖州探望做司马的父亲杜闲,令杜甫感到快慰的是,在兖州两年后,李白也来到了兖州。李白、杜甫于唐代开元二十四年相会于兖州,两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通行”,结下了深厚友谊,也写了不朽诗篇。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李白绝世的才华和风度使杜甫不胜倾倒。杜甫有一首《与李十二白同访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此诗先写杜甫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
据史料记载,唐代至德元载,即“安史之乱”第二年的春天,李白为了避难,迁居江南,从而结束了在山东的寄居。杜甫也准备离开兖州,西上长安,两人因此在兖州举酒话别。
李白即席赋《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遗憾的是,这次分别后,两人再也没有会面的机会。杜甫和李白在兖州分别后,两人天各一方,两个大诗人只能在诗中相互倾诉思念之情。李白在兖州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
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辗转多处后,写了很多怀念李白的诗,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诗圣杜甫并与“诗仙”李白相会于兖州,传留千古佳话。
2024-5-6 厦门
少陵台
青莲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