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我也是命运的《局外人》吗?

2024-03-15 19:31:31
标签: 读书

我也是命运的《局外人》吗?

       手机之外,偶有阅读纸质书籍。阅读纸质书籍主要为小说,传记,包括一些名著。

       今天又看完一本名著,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阿尔贝·加缪所写的代表小说,馨文译的《局外人》。

      《局外人》,描述一个叫默而索的普通年轻人,在安葬母亲之后,安静的生活着,直到一次因为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而被判为死刑的那段日子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小说通过默尔索小事细节中的自己不由自主来反映主人公在生活中复杂的内心世界。小说中,小说开头一句即是:“今天,妈妈死了。”不知所措孩子一样的口气,大凡成人提到该类事,会尊称母亲,可是默尔索却不是。接着又是一转:“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不经意间,暴露了默尔索的漫不经心和恍惚。

       如《无题》中所说: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一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里。作者也是通过默尔索告诉读者,作为一个活在这个复杂且现实的世界上,普通人哪怕就只能对世界说一句“我不懂"、“我没做错什么”,活的再小心翼翼,想在世界里自我生存,也很困难。活到最后,作为一个普通人,主宰自己的往往又不是自己,而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活着,连自己的命都决定不了。正如这部小说的后文所叙,我的理解,局外人就是默尔索的现状。


     局外局外,不知道被告是谁的情况下,自己却成了被告,关键是还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审判时,少说话,保存沉默,全程未曾参与,也没人询问他的看法,最终他的生命却是由别人来决定。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的一点疑惑,因为默尔索其实并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事实上他的案子顶多算是过失杀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无辜。但很惊异那些“正直”的法官们、律师、陪审团、执法人员、他们竟然为默尔索冠上“毫无人性的”“叛离社会的”“罪不可恕的”这样的罪名,然后以法兰西的名义——是的,他们用这样的巨大而又毫无道理的名义——判处他死刑。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过默尔索的意愿。“你最好别说话。”默尔索被这样告诫道。他曾经这样在心里说:“现在到底谁是被告呢?被告可是至关重要的,我有话要说。”“我甚至被人取代了。”他如此感叹。他至始至终就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中——“将我置于事外,一切进展我都不能过问,他们安排我的命运,却未征求我的意见。”他这个“当事人”竟然至始至终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吗?他们讨论,他们臆想,他们争辩,他们认定,他们判决,最后判他死刑。这个“他们”里从来都没有默尔索,但是结局却由默尔索承担。

     《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曾说: “我从一生下来就和这个世界擦肩而过。”如默尔索,从开头至结尾,一切都想远离事非,但却生活在常规社会之外,便如局外人。 在现实的生活生存中,我是不是也是这样?看似是生活的主人公,命运让自己把握,前途自己决定,但我相信,我也确是生存命运的局外人。打从记事起,磕磕碰碰到今天四十好几了,命运中大多都不能自己做决定,都在“知义廉耻”的道德范围下,在法律法规的限制下,在自己“毫无办法”的框架下,苟延残喘的生存着。对,不是生活,而是生存。我想自由的生活,我想幸福,开心的生活啊,实现自己的愿望,让自己活着有意义,但在现实中,当我在面对梦想与现实时,我爱着前一个却不知是否可以选它,或许会逃避选择,但最终又接受现实,不现实中按别人“设定”的路线活着。

      我知:“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有人说“一切自有天命”,但最终,命,不管是生命,还是命运,还真由不得自己,这就是局外人吧。忽然想到曾经看到的一个笑话:有个人被车撞倒了,因医院太远,被送到一家私人诊所,医生只粗略的看了一下,便说人死了。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听了欠了欠身子大声说道:“我咋死了呢?我还活着……”在旁的妻子说:“别说话,躺好不要动,医生比你有经验……”

2024/3/4厦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