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湘湖八角亭红军哨所
2024-02-23 21:32:19
标签: 家乡
湘湖八角亭红军哨所
落笔难在开头,结尾则乱填字数。话说我又开始涂鸦了。
话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学会淡然,无论生活对我公平与否,在春节过后的2024年,我都应一如既往的努力、坚强、无所畏惧。我甘做一朵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怒放,只为冬雪添香,静守已心,笑淡浮华,任日子在笔尖肆意徜徉,袅袅生香,绚烂成灵魂的永恒。
在出来搬砖前,回到家乡湘湖过春节。在春节期间,在沐浴春风,阳光明媚的初一,我闲逛到了湘坑湖八角亭,这座重建的革命遗址湘湖村红军哨所八角亭。 湖坑湖八角亭,几经毁掉又几经重建,在我童年记忆里,此亭叫固圉亭,但习惯了还是叫八角亭。在父辈的口中,更早是叫八角亭,哪怕后面改叫固圉亭了,但村里人,依然叫八角亭,或者说,这个地方就叫“八角亭”了。以前的八角亭,作为村里到乡里,中国的一个驿亭,走累了可以休息的亭子,但作为红军哨所,我未曾听过。直到今天重建后,此来游玩看到亭前石刻“红军哨所简介”才知道还有此意义。如今重休后,八角亭不仅作为行人过往休息地,更是作为一个革命遗址红军哨所的纪念亭,是此处“八角楼红色文化公园”的配套设施之一。
重建的八角亭,也叫八角楼,在原来固圉亭的原址上,位于两山的隘口,卡在从湘店到湘湖,上完长坡后开始缓缓进村的点上。此亭于2022年开始重建,2023年完工。重建的八角亭,下砖上木,下为城堡拱门,上为木结构廊桥,两层四角共八角翘角,重檐山脊。拱门上前后均有“八角亭”石刻镶嵌,左右也均有楹联一副,前为古体字写的,恕我识字不多,认不全,认和猜可能是“山水尽兴啸民风,楼亭高山问胜景”,而后面的楹联为“行客往来东道便,山村管北门严”。正前旁修有一条石台阶可登亭上廊亭,供行人休息揽景,两旁是山体墙。登上亭楼,前可以俯视湘湖大地塅和水口的风景,后可以眺望青山,蜿蜒曲折的公路及湘洋村远景。亭楼前后左右两边,种以翠竹,植以草地,前有石刻“红军哨所”及简介,后立有工农红军雕像,粗粗一看,俨然是一个休息游玩的乡村振兴小公园。
这就是重建的八角亭,虽说不是巍峨壮观,但也是焕然一新,让过往的行人有个休息点,让走出湘湖的游子归来有个地方游玩,也算是湘湖的一个好去处吧!
附:八角楼红军哨所简介:土地革命时期,刘克农,刘亚楼在湘湖佰瑛公祠召集湘店乡热血青年歃血为盟,成立农民武装“铁血团”。他们以湘湖为根据地,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斗争,随后参加了小澜暴动。暴动成功后,铁血团和武北其他农民武装整编为闽西红军赤色游击队武北第四支队,后因肃“社党”事件,支队被迫解散。湘店籍队员大多加入重建的湘湖游击队。这两支队伍均把湘湖作为重要的驻守营地。1930年,肖劲光率红军来到湘湖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帮助成立 了湘湖苏维埃政府。八角楼(八角亭)作为湘湖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隘口,在游击队驻守湘湖期间及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此处日夜都有游击队员值守,盘查过往人员,严防白匪袭扰,当地人称之为“红军哨所”。
2024/2/16厦门
家乡:湘湖八角亭红军哨所
湘湖八角亭红军哨所
落笔难在开头,结尾则乱填字数。话说我又开始涂鸦了。
话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学会淡然,无论生活对我公平与否,在春节过后的2024年,我都应一如既往的努力、坚强、无所畏惧。我甘做一朵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怒放,只为冬雪添香,静守已心,笑淡浮华,任日子在笔尖肆意徜徉,袅袅生香,绚烂成灵魂的永恒。
在出来搬砖前,回到家乡湘湖过春节。在春节期间,在沐浴春风,阳光明媚的初一,我闲逛到了湘坑湖八角亭,这座重建的革命遗址湘湖村红军哨所八角亭。 湖坑湖八角亭,几经毁掉又几经重建,在我童年记忆里,此亭叫固圉亭,但习惯了还是叫八角亭。在父辈的口中,更早是叫八角亭,哪怕后面改叫固圉亭了,但村里人,依然叫八角亭,或者说,这个地方就叫“八角亭”了。以前的八角亭,作为村里到乡里,中国的一个驿亭,走累了可以休息的亭子,但作为红军哨所,我未曾听过。直到今天重建后,此来游玩看到亭前石刻“红军哨所简介”才知道还有此意义。如今重休后,八角亭不仅作为行人过往休息地,更是作为一个革命遗址红军哨所的纪念亭,是此处“八角楼红色文化公园”的配套设施之一。
重建的八角亭,也叫八角楼,在原来固圉亭的原址上,位于两山的隘口,卡在从湘店到湘湖,上完长坡后开始缓缓进村的点上。此亭于2022年开始重建,2023年完工。重建的八角亭,下砖上木,下为城堡拱门,上为木结构廊桥,两层四角共八角翘角,重檐山脊。拱门上前后均有“八角亭”石刻镶嵌,左右也均有楹联一副,前为古体字写的,恕我识字不多,认不全,认和猜可能是“山水尽兴啸民风,楼亭高山问胜景”,而后面的楹联为“行客往来东道便,山村管北门严”。正前旁修有一条石台阶可登亭上廊亭,供行人休息揽景,两旁是山体墙。登上亭楼,前可以俯视湘湖大地塅和水口的风景,后可以眺望青山,蜿蜒曲折的公路及湘洋村远景。亭楼前后左右两边,种以翠竹,植以草地,前有石刻“红军哨所”及简介,后立有工农红军雕像,粗粗一看,俨然是一个休息游玩的乡村振兴小公园。
这就是重建的八角亭,虽说不是巍峨壮观,但也是焕然一新,让过往的行人有个休息点,让走出湘湖的游子归来有个地方游玩,也算是湘湖的一个好去处吧!
附:八角楼红军哨所简介:土地革命时期,刘克农,刘亚楼在湘湖佰瑛公祠召集湘店乡热血青年歃血为盟,成立农民武装“铁血团”。他们以湘湖为根据地,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斗争,随后参加了小澜暴动。暴动成功后,铁血团和武北其他农民武装整编为闽西红军赤色游击队武北第四支队,后因肃“社党”事件,支队被迫解散。湘店籍队员大多加入重建的湘湖游击队。这两支队伍均把湘湖作为重要的驻守营地。1930年,肖劲光率红军来到湘湖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帮助成立 了湘湖苏维埃政府。八角楼(八角亭)作为湘湖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隘口,在游击队驻守湘湖期间及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此处日夜都有游击队员值守,盘查过往人员,严防白匪袭扰,当地人称之为“红军哨所”。
2024/2/16厦门